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免疫学论文

基于分子构象设计构建高活性细胞因子白介素IL-21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3页
    1.1 研究背景第9-12页
    1.2 蛋白质突变相关知识介绍第12-20页
        1.2.1 蛋白质的组成第12-16页
        1.2.2 影响蛋白质活性的因素第16-17页
        1.2.3 提高蛋白质分子活性的策略第17-20页
    1.3 同源模建第20页
    1.4 用于YASARA的FoldX插件第20-21页
    1.5 受控分子动力学模拟(SMD)模拟第21页
    1.6 本课题研究思路第21-23页
第二章 IL-21突变体的建立第23-35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确定突变位点第23-26页
        2.2.1 序列比对确定突变位点第23-24页
        2.2.2 IL-21二元复合物构象分析确定突变位点第24-26页
        2.2.3 辅助软件预测突变位点第26页
    2.3 同源模建获得IL-21突变体结构第26页
    2.4 Foldx分析IL-21突变前后△G的变化第26-27页
    2.5 进行受控分子动力学模拟(SMD)第27页
        2.5.1 结构准备第27页
        2.5.2 SMD模拟实验参数设置第27页
    2.6 结果与讨论第27-34页
        2.6.1 确定的IL-21三个突变体中的突变位点第27-28页
        2.6.2 WThIL-21的空间结构以及同源模建获得的三个突变体的空间构象第28-29页
        2.6.3 Foldx分析IL-21突变前后△G的变化第29页
        2.6.4 对IL-2和D10的每个残基进行骨架顺从性分析第29-30页
        2.6.5 对IL-21及IL-21高效突变体的每个残基进行骨架顺从性分析第30-32页
        2.6.6 对设计的三个突变体的每个残基进行骨架顺从性分析第32-34页
    2.7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hIL-21突变体3的高产量蛋白获得条件的优化第35-52页
    3.1 引言第35-36页
    3.2 实验流程图第36页
    3.3 实验材料第36-41页
        3.3.1 质粒和菌株第36页
        3.3.2 试剂和仪器第36-37页
        3.3.3 主要溶液配方第37-41页
    3.4 实验部分第41-46页
        3.4.1 E.coli感受态细胞Rosetta(DE3)的制备第41页
        3.4.2 质粒的处理和保存第41页
        3.4.3 质粒抽提过程第41-42页
        3.4.4 转化和预培养第42页
        3.4.5 高细胞密度法IPTG诱导hIL-21突变体3重组蛋白的表达第42-43页
        3.4.6 SDS-PAGE检测第43-44页
        3.4.7 在LB和M9中同时诱导,验证菌体和质粒质量是否完好第44页
        3.4.8 LB中诱导温度和IPTG浓度的优化第44页
        3.4.9 二次菌落选择第44-45页
        3.4.10 M9中氨基酸条件优化第45页
        3.4.11 M9培养基pH值优化第45页
        3.4.12 M9中诱导温度的优化第45-46页
    3.5 结果和讨论第46-50页
        3.5.1 高细胞密度法IPTG诱导hIL-21突变体3重组蛋白的表达第46页
        3.5.2 在LB和M9中同时诱导,验证菌体和质粒质量是否完好第46-47页
        3.5.3 LB中诱导温度和IPTG浓度的优化第47页
        3.5.4 二次菌落选择第47-48页
        3.5.5 M9中氨基酸条件优化第48-49页
        3.5.6 M9培养基pH值优化第49-50页
        3.5.7 M9中诱导温度的优化第50页
    3.6 本章小结第50-51页
    3.7 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产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法律规制
下一篇:逆防卫的本源与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