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1 文献分析 | 第13-14页 |
1.4.2 理论分析 | 第14页 |
1.4.3 综合分析 | 第14页 |
1.5 影子银行监管政策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1.5.1 影子银行理论 | 第14-15页 |
1.5.2 银行监管理论 | 第15-16页 |
1.5.3 公共利益论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影子银行相关概念和作用 | 第17-22页 |
2.1 影子银行及其特点 | 第17-18页 |
2.2 影子银行的发展 | 第18-19页 |
2.2.1 产生阶段 | 第18页 |
2.2.2 发展阶段 | 第18页 |
2.2.3 膨胀阶段 | 第18-19页 |
2.3 影子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19-22页 |
2.3.1 改变传统银行发展模式 | 第19页 |
2.3.2 推动金融全球化 | 第19-20页 |
2.3.3 存在潜在市场风险 | 第20页 |
2.3.4 增加金融市场不确定性 | 第20-21页 |
2.3.5 膨胀发展诱发金融危机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影子银行监管政策描述及分析 | 第22-25页 |
3.1 影子银行监管政策描述 | 第22-24页 |
3.2 国外监管政策 | 第24-25页 |
第四章 四川银监局关于影子银行监管政策制定的过程分析 | 第25-30页 |
4.1 影子银行监管政策制定的分析 | 第25页 |
4.2 影子银行监管政策制定过程分析 | 第25-27页 |
4.2.1 四川银监局对影子银行监管政策的实施 | 第25-26页 |
4.2.2 四川银监局对影子银行监管政策的评估 | 第26-27页 |
4.2.3 四川银监局对影子银行监管政策的监控及终结 | 第27页 |
4.3 四川银监局对影子银行监管决断的分析 | 第27-28页 |
4.4 四川银监局对影子银行监管监测的分析 | 第28-30页 |
第五章 四川银监局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政策的内容分析 | 第30-34页 |
5.1 四川银监局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政策的规定性分析 | 第30-34页 |
5.1.1 四川银监局关于加强对商业银行监管政策的规定性分析 | 第30-31页 |
5.1.2 对信托公司监管政策的规定性分析 | 第31-32页 |
5.1.3 对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政策的规定性分析 | 第32-33页 |
5.1.4 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政策的规定性分析 | 第33-34页 |
第六章 四川银监局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政策的执行对象分析 | 第34-41页 |
6.1 四川银监局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政策的执行对象分析 | 第34-37页 |
6.1.1 对信托公司业务转型的促进作用分析 | 第34-35页 |
6.1.2 对金融机构发展理财业务的规范性分析 | 第35-36页 |
6.1.3 对民间融资业务规范管理性分析 | 第36-37页 |
6.1.4 对融资性担保业务稳健发展性分析 | 第37页 |
6.2 四川银监局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政策执行效果分析 | 第37-41页 |
6.2.1 对信托公司业务转型执行效果分析 | 第37-38页 |
6.2.2 对金融机构发展理财业务执行效果分析 | 第38-39页 |
6.2.3 对民间融资业务规范管理执行效果分析 | 第39-40页 |
6.2.4 对融资性担保业务稳健发展执行效果分析 | 第40-41页 |
第七章 调整四川银监局对影子银行监管政策的建议 | 第41-49页 |
7.1 四川银监局对影子银行监管政策的建议 | 第41-45页 |
7.1.1 合理地把握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 | 第41页 |
7.1.2 建立各监管机构间的协调机制 | 第41-42页 |
7.1.3 健全金融监管法治体系,加强交易行为监管 | 第42-43页 |
7.1.4 提高信息透明度,实现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 | 第43页 |
7.1.5 参与金融监管合作,预防和应对外部风险 | 第43-44页 |
7.1.6 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金融行业自律和内部控制 | 第44-45页 |
7.1.7 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对投资者利益保护 | 第45页 |
7.2 对各类机构和业务的具体监管建议 | 第45-49页 |
7.2.1 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无监督的信用中介机构监管建议 | 第45-46页 |
7.2.2 不持有金融牌照、存在监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机构监管建议 | 第46-47页 |
7.2.3 持有金融牌照信用中介机构监管建议 | 第47-49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8.1 结论 | 第49页 |
8.2 展望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