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2 往复压缩机故障诊断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往复压缩机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往复压缩机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标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1.3.2 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5页 |
1.4 论文的内容与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2D12型往复压缩机的故障机理分析 | 第17-25页 |
2.1 往复压缩机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 | 第17-21页 |
2.1.1 往复压缩机关键部件 | 第17-19页 |
2.1.2 往复压缩机工作循环原理 | 第19-21页 |
2.2 往复压缩机常见故障 | 第21页 |
2.3 关键部件故障及机理 | 第21-23页 |
2.3.1 气阀故障 | 第22页 |
2.3.2 活塞杆故障 | 第22-23页 |
2.3.3 十字头故障 | 第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2D12往复压缩机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 第25-44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性能参数法 | 第25-26页 |
3.3 示功图法 | 第26-29页 |
3.3.1 示功图法故障诊断的原理 | 第26-28页 |
3.3.2 诊断方法 | 第28-29页 |
3.4 振动分析法 | 第29-42页 |
3.4.1 主要激振源分析 | 第30-35页 |
3.4.2 往复压缩机关键部件振动信号特征分析 | 第35-36页 |
3.4.3 振动分析法算法比较 | 第36-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往复压缩机状态监测系统设计 | 第44-50页 |
4.1 状态监测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第44-45页 |
4.2 监测系统传感器类型的选择 | 第45-47页 |
4.2.1 机组部件特征频段的确定 | 第45-46页 |
4.2.2 监测系统传感器类型与功能 | 第46-47页 |
4.3 传感器测点的布置 | 第47-49页 |
4.3.1 振动监测 | 第47-48页 |
4.3.2 活塞杆沉降监测 | 第48页 |
4.3.3 温度监测 | 第48页 |
4.3.4 压力和P-V图监测 | 第48-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往复压缩机振动分析方法的研究 | 第50-73页 |
5.1 非平稳信号降噪 | 第50-59页 |
5.1.1 小波阈值降噪原理 | 第50-55页 |
5.1.2 小波阈值降噪性能分析 | 第55-59页 |
5.2 基于局域波法的振动信号分析法及改进 | 第59-67页 |
5.2.1 局域波分解原理 | 第59-63页 |
5.2.2 经验模态分解的不足 | 第63-64页 |
5.2.3 经验模态分解的改进 | 第64-67页 |
5.3 基于局域波理论的时频处理 | 第67-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往复压缩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实现 | 第73-85页 |
6.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73页 |
6.2 监测与诊断系统的架构设计 | 第73-76页 |
6.2.1 系统逻辑架构设计 | 第74-75页 |
6.2.2 主要监测对象 | 第75-76页 |
6.3 系统上位机功能模块 | 第76-79页 |
6.3.1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开发平台与工具 | 第76页 |
6.3.2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 第76-77页 |
6.3.3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第77-79页 |
6.4 系统应用实现 | 第79-8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6页 |
7.1 结论 | 第85页 |
7.2 展望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