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本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3页 |
1.2 隔振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隔振器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行星轮系动力学研究现状与方法 | 第15-16页 |
1.4.1 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与工作安排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封闭差动轮系动力学建模与振动特性研究 | 第18-35页 |
2.1 封闭差动轮系动力学模型 | 第18-20页 |
2.2 激励与啮合力计算 | 第20-25页 |
2.2.1 齿形误差激励 | 第20-21页 |
2.2.2 偏心误差激励 | 第21-23页 |
2.2.3 时变啮合刚度激励 | 第23-24页 |
2.2.4 齿轮副啮合力 | 第24-25页 |
2.3 封闭差动轮系动力学微分方程 | 第25-27页 |
2.4 消除刚体位移 | 第27-31页 |
2.5 封闭差动行星轮系振动特性分析 | 第31-34页 |
2.5.1 行星架支承刚度对模态的影响 | 第31-33页 |
2.5.2 行星架支承刚度对位移响应的影响 | 第33-34页 |
2.5.3 行星架支承刚度对动载荷的影响 | 第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封闭差动轮系有限元法振动特性分析 | 第35-49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封闭差动行星轮系模态分析 | 第35-42页 |
3.2.1 有限元建模 | 第35-37页 |
3.2.2 差动级行星架前支承弹簧对模态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3 差动级行星架后支承弹簧对模态的影响 | 第38-40页 |
3.2.4 封闭级行星架支承弹簧对模态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5 振型图 | 第41-42页 |
3.3 基于瞬态动力学法的箱体振动分析 | 第42-48页 |
3.3.1 差动级行星架支承刚度对箱体振动影响 | 第42-45页 |
3.3.2 封闭级行星架支承刚度对箱体振动影响 | 第45-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行星架支承刚度与阻尼对系统隔振的影响研究 | 第49-61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隔振模型建立与隔振指标选择 | 第49-52页 |
4.3 差动级行星架支承刚度与阻尼对隔振的影响 | 第52-56页 |
4.3.1 箱体支承刚度bK耦合影响 | 第52-53页 |
4.3.2 差动级行星轮支承刚度PK耦合影响 | 第53-55页 |
4.3.3 封闭级行星架支承刚度H2K耦合影响 | 第55-56页 |
4.3.4 差动级行星架支承阻尼的影响 | 第56页 |
4.4 封闭差动两级行星架支承刚度与阻尼匹配性研究 | 第56-60页 |
4.4.1 差动级支承刚度H1K与阻尼H1C | 第57-58页 |
4.4.2 封闭级支承刚度H2K与阻尼H2C | 第58-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多层板隔振器设计与试验研究 | 第61-74页 |
5.1 引言 | 第61页 |
5.2 多层板隔振器设计 | 第61-65页 |
5.2.1 多层板隔振器结构设计 | 第61-62页 |
5.2.2 垂直激励下径向刚度分析 | 第62-63页 |
5.2.3 平行激励下干摩擦阻尼分析 | 第63-65页 |
5.2.4 迟滞回线法求刚度与阻尼 | 第65页 |
5.3 试验设备及试验件 | 第65-67页 |
5.4 试验步骤 | 第67-69页 |
5.5 试验数据分析 | 第69-73页 |
5.5.1 垂直激励试验结果分析 | 第69-71页 |
5.5.2 平行激励试验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74-75页 |
6.2 后期工作的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