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写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11-25页 |
1.1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概述 | 第11-14页 |
1.1.1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的形成来源 | 第12-13页 |
1.1.2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的种类 | 第13-14页 |
1.2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2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国外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异硫氰酯生物活性研究 | 第19-22页 |
1.3.1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杀菌活性研究 | 第19-20页 |
1.3.2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杀虫活性 | 第20-21页 |
1.3.3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 | 第21-22页 |
1.4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的应用 | 第22-23页 |
1.5 选题目的、意义和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5.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合成 | 第25-48页 |
2.1 目标化合物设计思路 | 第25-26页 |
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26-27页 |
2.3 中间体氮溴代邻苯二甲酸亚胺合成 | 第27-28页 |
2.3.1 中间体N‐(2‐溴代乙基)邻苯二甲酸亚胺合成 | 第28页 |
2.3.2 中间体N‐(3‐溴代丙基)邻苯二甲酸亚胺和N‐4‐溴代丁基基邻苯二甲酸亚胺合成 | 第28页 |
2.4 中间体硫醇合成 | 第28-31页 |
2.4.1 中间体N‐(2‐巯基‐乙基)邻苯二甲酸亚胺合成实验步骤 | 第30页 |
2.4.2 中间体N‐(3‐巯基‐丙基)邻苯二甲酸亚胺、N‐(4‐巯基‐丁基)邻苯二甲酸亚胺合成 | 第30-31页 |
2.5 中间体硫醚的合成 | 第31-38页 |
2.5.1 中间体N‐(2‐甲硫基‐乙基)邻苯二甲酸亚胺(lll1)合成 | 第31页 |
2.5.2 其它硫醚类化合的合成 | 第31-37页 |
2.5.3 含杂环中间体硫醚的合成 | 第37-38页 |
2.6 目标化合物异硫氰酸酯合成 | 第38-47页 |
2.6.1 2‐甲硫基‐乙基‐异硫氰酸酯(V1)的合成 | 第39页 |
2.6.2 其它异硫氰酸酯的合成 | 第39-47页 |
2.7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 | 第48-56页 |
3.1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杀菌活性研究 | 第48-51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3.1.1.1 菌种 | 第48页 |
3.1.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48-49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49-51页 |
3.2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杀线虫活性研究 | 第51-53页 |
3.2.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51-52页 |
3.2.2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52-53页 |
3.3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抗癌活性研究 | 第53-55页 |
3.3.1 实验材料、原理和方法 | 第53-54页 |
3.3.1.1 实验材料 | 第53页 |
3.3.1.2 实验原理 | 第53页 |
3.3.1.3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3.3.2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54-55页 |
3.4 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9页 |
附图 部分化合物的谱图和MS图 | 第59-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附录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