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移动支付对高校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一、绪论第12-21页
    (一)研究背景第12-14页
    (二)研究意义第14页
        1.理论意义第14页
        2.现实意义第14页
    (三)已有文献述评第14-18页
        1.移动支付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2.移动支付对高校学生消费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3.现有研究述评第17-18页
    (四)研究思路与内容第18-19页
    (五)文章的创新与不足第19-21页
二、研究设计与资料收集第21-34页
    (一)理论基础第21-22页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第21页
        2.波德里亚消费符号象征理论第21-22页
        3.凡勃伦炫耀性消费理论第22页
    (二)问卷设计、变量及其测量第22-26页
        1.问卷设计第22-23页
        2.问卷的预测试和修改第23页
        3.变量的定义和测量第23-26页
    (三)资料收集与问卷基本情况分析第26-34页
        1.数据收集第26页
        2.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分析第26-28页
        3.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第28-34页
三、移动支付对高校学生消费行为影响的描述分析第34-42页
    (一)高校学生移动支付使用情况描述分析第34-36页
        1.高校学生使用移动支付种类情况第34-35页
        2.高校学生移动支付使用年限情况第35页
        3.高校学生移动支付使用频次情况第35-36页
        4.高校学生使用移动支付消费最高金额情况第36页
    (二)高校学生移动支付使用原因描述分析第36-39页
        1.移动支付的便捷性分析第36-37页
        2.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分析第37-38页
        3.移动支付的整合性分析第38-39页
    (三)高校学生移动支付消费行为描述分析第39-42页
        1.移动支付对高校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分析第39-40页
        2.移动支付对高校学生消费水平的影响分析第40页
        3.移动支付对高校学生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第40-41页
        4.移动支付对高校学生消费体验的影响分析第41-42页
四、移动支付对高校学生消费行为影响的深入分析第42-59页
    (一)移动支付和消费行为量表指标的量化第42页
    (二)移动支付对消费心理、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体验影响分析第42-47页
        1.使用移动支付,会产生冲动、炫耀性消费心理第42-44页
        2.移动支付提升了整体消费水平第44-45页
        3.移动支付使消费结构趋于多样化第45-46页
        4.移动支付能够提升消费体验第46-47页
    (三)移动支付对高校学生消费行为影响差异分析第47-54页
        1.女大学生消费水平更高,易产生冲动消费心理第47-49页
        2.本科生消费结构更多样化,消费体验更好第49-50页
        3.大一新生的消费行为与其他三个年级存在显著差异第50-52页
        4.移动支付对高校学生的影响不存在“城乡差异”第52-53页
        5.移动支付给中等消费水平的学生带来的影响更大第53-54页
    (四)高校学生对移动支付依赖程度分析第54-59页
        1.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原理第55-56页
        2.移动支付对消费行为影响的模糊评价结果分析第56-59页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59-62页
    (一)研究结论第59页
    (二)政策建议第59-62页
        1.移动支付的营销建议第59-60页
        2.促使大学生健康使用移动支付的引导策略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附录1第65-68页
附录2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研究
下一篇:长江证券投资银行业务差异化竞争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