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中职学生数学成绩的视觉化教学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一)中职学生数学学习的背景 | 第8页 |
(二)视觉化教学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的问题、思路、方法与意义 | 第9-13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9-10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概述 | 第13-19页 |
一、中职学生数学教学的相关研究概述 | 第13-15页 |
(一)数学教学目标研究 | 第13-14页 |
(二)数学教学内容研究 | 第14页 |
(三)数学学习兴趣研究 | 第14页 |
(四)数学教学方式研究 | 第14-15页 |
(五)数学教学评价方式研究 | 第15页 |
二、数学视觉化教学的相关研究概述 | 第15-17页 |
(一)视觉化的含义 | 第15-16页 |
(二)数学视觉化教学 | 第16-17页 |
三、研究思考 | 第17-19页 |
(一)对中职学生数学教学的思考 | 第17页 |
(二)对数学视觉化表征的思考 | 第17-19页 |
第3章 优化数学视觉化教学策略 | 第19-31页 |
一、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启示 | 第19-21页 |
二、优化数学视觉化教学设计的策略 | 第21-31页 |
(一)优化数学视觉化表征信息结构的教学策略 | 第21-28页 |
(二)增强深度意义学习过程的教学 | 第28-31页 |
第4章 中职学生数学视觉化教学的教学实验研究 | 第31-48页 |
一、实验目的与方法 | 第31-32页 |
(一)实验目的 | 第31页 |
(二)实验材料 | 第31页 |
(三)被试概况 | 第31页 |
(四)实验变量 | 第31页 |
(五)实验模式 | 第31-32页 |
(六)实验假设 | 第32页 |
二、实验过程 | 第32页 |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43页 |
(一)前后测卷的基本情况 | 第33页 |
(二)学习成绩前测分析 | 第33-34页 |
(三)学习成绩后测分析 | 第34页 |
(四)对实验班学生调查分析 | 第34-43页 |
四、讨论 | 第43-48页 |
(一)关于实验学习过程变量的讨论 | 第43-44页 |
(二)关于实验学习结果的讨论 | 第44-48页 |
五、结论 | 第48页 |
第5章 数学视觉化实验教学的课例研究 | 第48-67页 |
一、教学案例设计 | 第48-57页 |
(一)教学案例设计思路 | 第49页 |
(二)教学分析 | 第49-57页 |
二、课堂实录分析 | 第57-65页 |
三、课堂教学反思 | 第65-67页 |
(一)听课教师反馈 | 第65-66页 |
(二)授课教师反馈 | 第66页 |
(三)学生学习反馈 | 第66-67页 |
第6章 总结及反思 | 第67-68页 |
一、研究结果 | 第67页 |
(一)理论研究结果 | 第67页 |
(二)实验研究结果 | 第67页 |
二、研究反思与建议 | 第67-68页 |
(一)研究反思 | 第67页 |
(二)研究建议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1 | 第71-73页 |
附录2 | 第73-75页 |
附录3 | 第75-76页 |
附录4 | 第76-77页 |
附录5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