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各类型土与地基论文--盐渍土与地基论文

吉林西部盐渍土水盐迁移的HTSPE多场耦合研究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9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3-16页
        1.1.1 盐渍土概况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14-16页
    1.2 盐渍土研究进展第16-19页
    1.3 冻土耦合模型研究进展第19-24页
        1.3.1 季冻土概况第19-20页
        1.3.2 水分迁移实验研究第20-21页
        1.3.3 水热力耦合模型第21-23页
        1.3.4 水热盐耦合模型第23-24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24-29页
        1.4.1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4-26页
        1.4.2 本文创新点第26-29页
第2章 农安地区盐渍土成分特征及基本性质第29-49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9-33页
        2.1.1 研究区位置第29-31页
        2.1.2 野外调查和取样第31-33页
    2.2 农安盐渍土的物质组成第33-38页
        2.2.1 粒度组分第33-36页
        2.2.2 矿物成分第36-38页
    2.3 农安土体基本理化性质第38-43页
        2.3.1 土体的物理性质第38-39页
        2.3.2 易溶盐成分及含量第39-42页
        2.3.3 有机质含量及pH值第42-43页
    2.4 研究区土体的热交换参数第43-46页
        2.4.1 导热系数第44-45页
        2.4.2 比热容第45-46页
    2.5 本章小结第46-49页
第3章 不同实验条件下土样冻融循环后的微观特征第49-93页
    3.1 冻融循环对土体孔隙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第49页
    3.2 冻融循环与微观测试实验第49-53页
        3.2.1 实验方案设计第50-51页
        3.2.2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51-53页
    3.3 土体冻融循环下微观结构特征变化第53-90页
        3.3.1 样品的定性微观结构特征第53-65页
        3.3.2 样品的定量微观结构特征第65-90页
    3.4 本章小结第90-93页
第4章 农安盐渍土水盐迁移实验第93-121页
    4.1 盐渍土未冻水含量试验第93-99页
        4.1.1 土中未冻水概述第93页
        4.1.2 土体水分的冻结过程第93-95页
        4.1.3 未冻水含量的测试第95-99页
    4.2 盐渍土室内水盐迁移试验第99-107页
        4.2.1 土水势对水盐迁移的影响第99-104页
        4.2.2 试验方案设计第104-105页
        4.2.3 试验方法第105-107页
    4.3 水分迁移实验结果及其现象第107-113页
        4.3.1 毛细水迁移实验结果第107-109页
        4.3.2 冻结条件下水分迁移实验结果第109-113页
    4.4 水分迁移结果的分析讨论第113-119页
        4.4.1 土体双电层理论第114-115页
        4.4.2 基于双电层理论的分析第115-119页
    4.5 本章小结第119-121页
第5章 盐渍土水-热-盐-应力-应变多场耦合模型建立第121-155页
    5.1 多场耦合中各物理场之间的相互作用第121-122页
    5.2 多场耦合模型建立的基本假设第122-123页
    5.3 水-热-盐-应力-应变耦合模型的建立第123-152页
        5.3.1 正冻盐渍土组分相对含量的数学表达第123-125页
        5.3.2 水分流动方程第125-131页
        5.3.3 热量传递方程第131-136页
        5.3.4 应变几何方程第136-138页
        5.3.5 应力平衡方程第138-139页
        5.3.6 盐分运移方程第139-146页
        5.3.7 水盐运移过程中的伴生现象第146-152页
    5.4 土体水-热-盐-应力-应变耦合方程第152-153页
    5.5 本章小结第153-155页
第6章 耦合模型数值求解与验证第155-191页
    6.1 模型的求解概述第155-160页
        6.1.1 解析法第155-158页
        6.1.2 数值法第158-160页
    6.2 模型求解第160-164页
        6.2.1 修正后的控制方程组第160-161页
        6.2.2 参数定义及变量假设第161-164页
    6.3 室内实验土样多场耦合模型的求解第164-181页
    6.4 野外场地土样多场耦合模型的求解第181-188页
    6.5 本章小结第188-191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91-195页
    7.1 结论第191-193页
    7.2 展望第193-195页
参考文献第195-20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03-207页
致谢第207-208页

论文共2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共艺术在巴基斯坦城市景观中的角色定位研究
下一篇:重塑盐渍土冻胀融沉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