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基于学业情绪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一、绪论第12-20页
    (一) 研究背景第12-13页
    (二) 情绪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1. 理论意义第13页
        2. 实践意义第13-14页
    (三)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4-18页
        1. 有关情绪的研究结果第14-16页
        2. 初中学业情绪的研究结果第16-18页
    (四)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第18-19页
    (五) 本文的创新点第19-20页
二、学业情绪概念和基本理论第20-26页
    (一) 情绪基本理论第20-21页
        1. 情绪的概念第20-21页
        2. 情绪的唤醒模型第21页
    (二) 学业情绪理论以及发展第21-23页
        1. 控制-价值理论第21-22页
        2. 认知-动机模型第22-23页
    (三) 情绪管理技巧: 认知-行为疗法第23-24页
        1. ELLIS合理情绪疗法第23页
        2. 雷米的认知治疗理论第23-24页
    (四) 初中生情绪发展特点第24-26页
        1. 青春期心理社会性发展任务第24页
        2. 青春期认知和自我意识特点第24-26页
三、数学学业情绪调查以及形成原因分析第26-43页
    (一) 数学学业情绪和学业成就的相关性调查第26-27页
        1. 研究对象第26页
        2. 研究方法与使用工具第26-27页
    (二) 数学学业情绪和学业成就的相关分析第27-31页
        1. 学业情绪统计第27-28页
        2. 学业情绪的显著性检验第28-30页
        3. 因素相关分析第30-31页
        4. 总结第31页
    (三) 数学学业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 学生访谈第31-32页
        1. 调查方式第31-32页
        2. 调查结果第32页
    (四) 数学学业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 动因分析第32-35页
        1. 青春期的发展性任务第33页
        2. 归因理论第33-35页
        3. 心理防御机制第35页
    (五) 数学学业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学科特点第35-38页
        1. 学科间的差异化比较第35-37页
        2. 知识结构特点第37页
        3. 学科技巧性偏强第37-38页
    (六) 情绪形成模式总结第38-39页
        1. 消极情绪产生过程第38-39页
        2. 积极情绪产生过程第39页
    (七) 学生情绪转变的可能性探讨第39-42页
        1. 态度/情绪转变理论第40-41页
        2. 数学成绩自我提升的可能性第41-42页
    (八) 本章小结第42-43页
四、基于学业情绪优化的教学策略方案第43-65页
    (一) 情绪疏导措施第43-45页
        1. 消极情绪处理原则第43-44页
        2. 积极情绪保持原则第44-45页
    (二) 学生的教师期望调查和分析第45-47页
        1. 测试数据分析第45-47页
        2. 测试数据总结第47页
    (三) 学生个体学业情绪调节措施第47-53页
        1. 课堂提问第47-48页
        2. 情感经营第48-49页
        3. 积极情绪干预:谈话技巧第49-51页
        4. 个体奖励措施第51-52页
        5. 作业管理第52-53页
    (四) 学生群体学业情绪调节措施第53-56页
        1. 班级公开奖励规则第53-54页
        2. 作业分层布置第54-55页
        3. 数学意志品质教育第55-56页
    (五) 建立“情绪管理”核心数据表第56-64页
        1. 学生学业情绪画像-对策表第56-59页
        2. 教师精力管理分配算法第59-62页
        3. 学生学业情绪画像-记录表第62-64页
    (六) 本章小结第64-65页
五、改进教学策略后的效果分析第65-72页
    (一) 措施实施过程数据分析第65-67页
        1. 谈话技术分类第66页
        2. 情感管理第66-67页
        3. 学业期望第67页
        4. 课堂提问第67页
        5. 群体提升策略第67页
    (二) 实施后结果分析第67-69页
        1. 总体得分情况第67-68页
        2. 学业成绩变化对比第68-69页
    (三) 部分措施实施总结第69-72页
        1. 实施措施超时分析第69-71页
        2. 实施措施过短分析第71-72页
六、总结和下一步建议第72-74页
    (一) 关于学业情绪改善的建议第72-73页
    (二) 研究有待完善之处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附录第77-81页
    附录1: 学业情绪调查表第77-80页
    附录2: 学生的教师期望问卷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山市小榄镇初中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高中物理辅导班盛行原因的调查与分析--以武汉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