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情绪与情感论文

道德身份对竞争-合作关系中个体共情的影响--来自脑电的证据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前言第11-12页
2 文献综述第12-23页
    2.1 共情的内涵第12-14页
        2.1.1 共情的概念第12页
        2.1.2 特质共情与状态共情第12-13页
        2.1.3 积极共情与消极共情第13-14页
    2.2 共情的影响因素第14-16页
        2.2.1 注意第14-15页
        2.2.2 情境评估第15页
        2.2.3 情绪特征第15-16页
        2.2.4 共情者第16页
    2.3 道德身份对共情的影响第16-18页
    2.4 人际关系对共情的影响第18-19页
        2.4.1 竞争—合作关系第18-19页
        2.4.2 其他人际因素第19页
    2.5 共情的加工机制第19-23页
        2.5.1 共情的自动加工第19-20页
        2.5.2 共情的控制加工第20-23页
3 问题提出第23-25页
4 实验一 竞争情境下道德身份对个体共情的影响第25-38页
    4.1 研究目的第25页
    4.2 被试第25页
    4.3 实验设计第25页
    4.4 实验材料第25页
        4.4.1 竞争对手信息材料第25页
        4.4.2 损益结果材料第25页
    4.5 实验程序第25-27页
    4.6 ERP数据采集与分析第27-29页
    4.7 结果分析第29-36页
        4.7.1 行为数据结果第29页
        4.7.2 ERP数据结果第29-36页
    4.8 讨论第36-38页
5 实验二 合作情境下道德身份对个体共情的影响第38-44页
    5.1 研究目的第38页
    5.2 被试第38页
    5.3 实验设计第38页
    5.4 实验材料第38页
    5.5 实验程序第38页
    5.6 ERP数据采集与分析第38-39页
    5.7 结果分析第39-42页
        5.7.1 行为数据结果第39页
        5.7.2 ERP数据结果第39-42页
    5.8 讨论第42-44页
6 总讨论第44-48页
    6.1 竞争关系中道德身份对个体共情的影响第44-45页
    6.2 合作关系中道德身份对个体共情的影响第45-46页
    6.3 研究意义第46页
    6.4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46-48页
7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7页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问题性手机使用者线索下的反应抑制特征--基于Go/NoGo的实验
下一篇:当事人对“AI”心理咨询的知觉和体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