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墨子“兼爱”思想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启示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1-15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和目的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3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3页
    1.3 研究方法与难点、创新点第13-15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2 难点与创新点第14-15页
2 墨子“兼爱”思想概述第15-25页
    2.1 墨子与墨家第15-18页
        2.1.1 传奇的巨人——墨子第15-16页
        2.1.2 独特的组织——墨家第16-17页
        2.1.3 墨家智慧的结晶——《墨子》第17-18页
    2.2 墨子“兼爱”思想的形成第18-20页
        2.2.1 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第18-19页
        2.2.2 日益进步的社会生产第19-20页
        2.2.3 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第20页
    2.3 墨子“兼爱”思想的内容第20-25页
        2.3.1 没有区别的相爱第20-22页
        2.3.2 获得义利的相爱第22-23页
        2.3.3 施向万民的相爱第23-25页
3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借鉴“兼爱”思想的必要性第25-33页
    3.1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存在的问题第25-28页
        3.1.1 新时代大学生的利益取向第25-27页
        3.1.2 新时代大学生的多元价值观第27页
        3.1.3 新时代大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不够第27-28页
    3.2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第28-30页
        3.2.1 高校的思想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第28-29页
        3.2.2 高校思想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第29页
        3.2.3 高校思想教育教师素养存有提高空间第29-30页
    3.3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借鉴墨子“兼爱”思想的必要性第30-33页
        3.3.1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社会环境的需要第30-31页
        3.3.2 “兼爱”思想的价值内蕴第31-33页
4 墨子“兼爱”思想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启示第33-41页
    4.1 “兼爱”思想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目标的启示第33-35页
        4.1.1 以“兼爱”思想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第34页
        4.1.2 以“兼爱”思想培育大学生道德品质第34-35页
        4.1.3 以“兼爱”思想培养大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第35页
    4.2 “兼爱”思想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的启示第35-37页
        4.2.1 “兼爱”与大学生民族国家观第35-36页
        4.2.2 “兼爱”与大学生人际和谐观教育第36-37页
        4.2.3 “兼爱”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第37页
    4.3 “兼爱”思想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第37-41页
        4.3.1 提高思修课教师的综合素质第37-38页
        4.3.2 加强知行合一的教学方法第38-39页
        4.3.3 改进“灌输式”教育方法第39-41页
5 墨子“兼爱”思想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运用的对策第41-50页
    5.1 科学制定清晰明确的原则和目标第41-42页
        5.1.1 坚持晓之以情第41-42页
        5.1.2 坚持创新理念第42页
    5.2 构建高校“兼爱”思想教学体系第42-45页
        5.2.1 将“兼爱”思想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第42-43页
        5.2.2 大力宣传“兼爱”思想第43-44页
        5.2.3 多渠道弘扬民族精神第44页
        5.2.4 努力营造校园墨学学习氛围第44-45页
    5.3 着重建设墨子“兼爱”思想文化第45-47页
        5.3.1 建立墨学校园网站第45-46页
        5.3.2 开通墨学微薄或微信公众号第46-47页
        5.3.3 开展墨子“兼爱”主题系列活动第47页
    5.4 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第47-50页
        5.4.1 加强自身“兼爱”理论的积淀第48页
        5.4.2 强化自身抵御歪风邪气的能力第48-49页
        5.4.3 强化自身兼爱思想文化实践活动第49-50页
6 结论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4-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英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基于女子学院的考察(1848-1921)
下一篇:浙江省公务员结构化面试问题研究--以杭州市考点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