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简介 | 第13-14页 |
1.1.1 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1.1.2 基本结构及组件的要求 | 第14页 |
1.2 阴极催化剂 | 第14-20页 |
1.2.1 双金属合金、核壳结构 | 第14-16页 |
1.2.2 过渡金属碳化物负载的金属纳米结构 | 第16-18页 |
1.2.3 石墨烯基催化剂 | 第18-20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计算方法与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2.1 计算软件包 | 第22页 |
2.2 基组与基组重叠误差 | 第22-23页 |
2.2.1 基组 | 第22页 |
2.2.2 数值轨道基组 | 第22页 |
2.2.3 Dmol3基组的设置 | 第22-23页 |
2.2.4 基组重叠误差 | 第23页 |
2.3 势能面 | 第23-24页 |
2.4 几何优化 | 第24页 |
2.5 过渡态优化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石墨烯基阴极催化剂活性的掺杂调控 | 第26-46页 |
3.1 引言 | 第26-28页 |
3.2 方法与模型 | 第28-3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4页 |
3.3.1 磷掺杂石墨烯催化氧气还原机制 | 第31-39页 |
3.3.2 钴氮共掺杂石墨烯催化氧气还原机制 | 第39-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氮掺杂石墨烯基催化剂的抗CO中毒特性 | 第46-66页 |
4.1 引言 | 第46-47页 |
4.2 模型分析 | 第47-5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1-63页 |
4.3.1 氮掺杂石墨烯负载单个铂原子催化氧化CO | 第51-58页 |
4.3.2 钴氮共掺杂石墨烯上催化氧化CO | 第58-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6页 |
第五章 双功能的CoNx-gra氧还原与氧衍生催化剂的设计 | 第66-74页 |
5.1 引言 | 第66-67页 |
5.2 计算方法与模型 | 第67-6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9-73页 |
5.3.1 反应分子的吸附 | 第69-71页 |
5.3.2 反应活性探究 | 第71-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碳化钨负载的铂、钯、金单层氧还原活性与抗毒性研究 | 第74-90页 |
6.1 引言 | 第74-75页 |
6.2 计算方法与模型 | 第75-77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77-89页 |
6.3.1 碳化钨负载的金属单层催化氧还原活性 | 第77-83页 |
6.3.2 碳化钨负载的金单层催化氧化CO活性 | 第83-8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4页 |
致谢 | 第104-10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6-108页 |
参加的学术会议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