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硫电池关键技术与应用基础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0页
    1.1 引言第14-16页
    1.2 锂硫电池的概述第16-24页
        1.2.1 单质硫和金属锂的性质及锂硫电池的优势第16-17页
        1.2.2 锂硫电池的组成及充放电机理第17-21页
        1.2.3 锂硫电池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第21-24页
    1.3 锂硫电池的研究进展第24-36页
        1.3.1 复合硫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25-31页
        1.3.2 锂硫电池金属锂负极的研究进展第31-32页
        1.3.3 锂硫电池电解液的研究进展第32-34页
        1.3.4 锂硫电池粘结剂的研究进展第34-36页
    1.4 选题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36-40页
        1.4.1 选题的背景意义第36页
        1.4.2 主要的研究内容第36-37页
        1.4.3 主要的创新点第37-40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第40-50页
    2.1 实验材料第40页
    2.2 实验设备第40-41页
    2.3 材料的结构及形貌表征第41-45页
        2.3.1 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第41-42页
        2.3.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42页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42-43页
        2.3.4 等温吸脱附测试第43-44页
        2.3.5 热重分析(TG)第44页
        2.3.6 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表征第44页
        2.3.7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44-45页
        2.3.8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分析第45页
    2.4 电极制备、电池组装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5-50页
        2.4.1 电极的制备第45-46页
        2.4.2 电池的组装第46页
        2.4.3 充放电性能测试第46-47页
        2.4.4 循环伏安扫描测试第47-48页
        2.4.5 交流阻抗谱测试第48-50页
第三章 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第50-88页
    3.1 引言第50-51页
    3.2 实验部分第51-54页
        3.2.1 碳材料的纯化及修饰第51-52页
        3.2.2 真空溶液浸渍法制备碳硫复合材料第52页
        3.2.3 热熔融法制备碳硫复合材料第52-53页
        3.2.4 硫蒸气浸渍法制备碳硫复合材料第53页
        3.2.5 复合硫正极片的制备及扣式锂硫电池的组装第53-5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4-86页
        3.3.1 不同碳基体材料的结构形貌表征第54-57页
        3.3.2 碳硫复合材料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表征第57-70页
        3.3.3 不同方法制备的碳硫复合材料的比较分析第70-86页
    3.4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四章 碳纳米管硫复合材料修饰改性及性能第88-110页
    4.1 引言第88-89页
    4.2 实验部分第89-90页
        4.2.1 KOH刻蚀碳纳米管的过程及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第89-90页
        4.2.2 聚吡咯原位包覆碳纳米管硫复合材料第90页
        4.2.3 一步法实现碳纳米管硫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碳包覆过程第9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90-108页
        4.3.1 KOH刻蚀的碳纳米管硫复合材料的表征及电化学性能第90-96页
        4.3.2 聚吡咯包覆的碳纳米管硫复合材料的表征及电化学性能第96-101页
        4.3.3 碳包覆的碳纳米管硫复合材料的表征及电化学性能第101-108页
    4.4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第五章 新型粘结剂海藻酸钠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第110-118页
    5.1 引言第110页
    5.2 实验部分第110-111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11-117页
        5.3.1 海藻酸钠作为粘结剂的复合硫正极电化学性能第111-115页
        5.3.2 以PVDF及SA为粘结剂的复合硫正极循环前后形貌表征第115-116页
        5.3.3 海藻酸钠作为粘结剂的粘附机理分析第116-117页
    5.4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第六章 电解液成分优化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第118-128页
    6.1 引言第118-119页
    6.2 实验部分第119-120页
        6.2.1 电解液的溶剂、锂盐及添加剂第119页
        6.2.2 电解液的配制第119页
        6.2.3 多硫化物添加剂的制备第119-120页
        6.2.4 电解液性能的表征第120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20-125页
        6.3.1 电解液中溶剂的体积比对其电导率的影响第120-122页
        6.3.2 电解液的用量对锂硫电池充放电曲线形状的影响第122-123页
        6.3.3 多硫化物添加剂对锂硫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第123-125页
    6.4 本章小结第125-128页
第七章 软包锂硫电池关键技术参数及组装工艺研究第128-138页
    7.1 引言第128-129页
    7.2 软包锂硫电池的关键技术参数及组装的工艺过程第129-134页
        7.2.1 不同方法规模化制备的AC/S复合材料中硫含量分析第129-130页
        7.2.2 浆料中硫含量及成型极片中硫的面密度对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第130-132页
        7.2.3 优化硫复合材料的涂覆工艺参数第132-133页
        7.2.4 优化中试工艺过程将导电插层成功应用于软包锂硫电池第133页
        7.2.5 优化软包锂硫电池中电解液的用量第133-134页
    7.3 软包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134-135页
    7.4 本章小结第135-138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38-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54页
致谢第154-15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56-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用聚烯烃微孔膜的拉伸工艺及表面涂覆改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石墨烯和碳化钨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高性能阴极材料的理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