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对地方政府贷款风险控制研究--以HF银行为例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2-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页 |
1.3 研究的重点 | 第13-14页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22页 |
2.1 国外对于银行和地方政府贷款的研究 | 第14-15页 |
2.2 国内对于地方政府贷款的研究 | 第15-22页 |
2.2.1 商业银行对地方政府贷款现状研究 | 第15-16页 |
2.2.2 商业银行对地方政府贷款风险表现 | 第16-17页 |
2.2.3 地方政府贷款产生的原因 | 第17-18页 |
2.2.4 对地方政府贷款风险防范的研究 | 第18-22页 |
3 地方政府贷款的发展现状 | 第22-36页 |
3.1 地方政府贷款概念 | 第22-23页 |
3.2 地方政府贷款还款模式 | 第23-24页 |
3.2.1 财政兜底还款模式 | 第23页 |
3.2.2 政府特许经营收费还款 | 第23页 |
3.2.3 政府回购方式还款 | 第23-24页 |
3.3 地方政府贷款主要途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 第24-32页 |
3.3.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历程 | 第24-28页 |
3.3.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分类 | 第28-29页 |
3.3.3 地方融资平台现状 | 第29-32页 |
3.4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转型趋势 | 第32-36页 |
3.4.1 PPP项目资产证券化 | 第32-33页 |
3.4.2 政府购买服务 | 第33-34页 |
3.4.3 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 | 第34-36页 |
4 商业银行对地方政府贷款风险识别 | 第36-42页 |
4.1 宏观政策方面的风险 | 第36页 |
4.2 政府信用风险 | 第36-37页 |
4.3 法律风险 | 第37-39页 |
4.3.1 政府信用担保的法律与合规风险 | 第38-39页 |
4.3.2 土地收益抵押的法律与合规风险 | 第39页 |
4.3.3 收费权质押的法律与合规风险 | 第39页 |
4.4 土地政策风险 | 第39-40页 |
4.5 融资平台公司的资质先天不足 | 第40-41页 |
4.6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加大 | 第41-42页 |
5 银行对地方政府贷款风险的AHP评估法 | 第42-51页 |
5.1 评价指标设计 | 第42-45页 |
5.2 权重计算 | 第45-50页 |
5.3 评价方法及标准 | 第50-51页 |
6 HF银行地方政府类贷款风险控制研究 | 第51-60页 |
6.1 申请人概况以及融资方案 | 第51-54页 |
6.1.1 申请人概况 | 第51-52页 |
6.1.2 申请人财务指标分析 | 第52-54页 |
6.1.3 融资方案 | 第54页 |
6.2 申请人信用与风险评估 | 第54-58页 |
6.2.1 借款人信用情况 | 第54-57页 |
6.2.2 借款人风险分析 | 第57-58页 |
6.3 贷款风险审查结果 | 第58-60页 |
7 商业银行地方政府贷款风险管理对策 | 第60-65页 |
7.1 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法律与组织架构 | 第60-61页 |
7.1.1 构建相关法律法规 | 第60页 |
7.1.2 构建风险管理职能组织机构 | 第60-61页 |
7.2 构建独立约束激励机制,扩展银政关系 | 第61-63页 |
7.2.1 构建银行对政府的独立融资约束激励机制 | 第61-62页 |
7.2.2 推进政府融资平台信息公开 | 第62-63页 |
7.3 风险可控的业务合作新模式 | 第63-65页 |
7.3.1 集团统一授信管理模式 | 第63页 |
7.3.2 全口径信用风险监管模式 | 第63-64页 |
7.3.3 深化存量贷款管理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