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涉农类上市公司研发能力评价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引言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文献回顾与评述 | 第10-13页 |
1.2.1 关于涉农类上市公司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关于研发能力的研究 | 第11页 |
1.2.3 关于研发能力评价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涉农类上市公司的内涵 | 第17-18页 |
2.1.2 研发能力的内涵 | 第18页 |
2.2 理论依据 | 第18-20页 |
2.2.1 创新理论 | 第18-19页 |
2.2.2 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19页 |
2.2.3 企业资源观理论 | 第19-20页 |
3 涉农类上市公司发展及研发现状 | 第20-32页 |
3.1 涉农类上市公司发展现状 | 第20-25页 |
3.1.1 数量与行业分布 | 第20页 |
3.1.2 区域与时间分布 | 第20-22页 |
3.1.3 规模及盈利情况 | 第22-25页 |
3.2 涉农类上市公司研发的总体概况 | 第25-32页 |
3.2.1 研发投入情况 | 第26-29页 |
3.2.2 研发产出情况 | 第29-30页 |
3.2.3 面临的研发风险 | 第30-32页 |
4 涉农类上市公司研发能力评价的指标设计及方法 | 第32-40页 |
4.1 涉农类上市公司研发能力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 第32页 |
4.2 涉农类上市公司研发能力评价指标设计 | 第32-36页 |
4.3 涉农类上市公司研发能力评价方法 | 第36-40页 |
4.3.1 评价方法比较 | 第36页 |
4.3.2 评价方法选择 | 第36-37页 |
4.3.3 因子分析法基本思路 | 第37-40页 |
5 涉农类上市公司研发能力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法 | 第40-60页 |
5.1 数据来源 | 第40页 |
5.2 涉农类上市公司研发能力的描述性统计 | 第40-45页 |
5.2.1 研发投入 | 第40-41页 |
5.2.2 研发环境 | 第41-43页 |
5.2.3 研发产出 | 第43-44页 |
5.2.4 创造收益 | 第44-45页 |
5.3 涉农类上市公司研发能力的评价 | 第45-60页 |
5.3.1 评价体系应用计算 | 第45-50页 |
5.3.2 评价体系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0-60页 |
6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60-6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61-63页 |
6.2.1 政策方面 | 第61页 |
6.2.2 企业角度 | 第61-63页 |
7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