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欢案的法理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于欢案案情简介及引发的争议 | 第12-15页 |
1.1 于欢案案情与判决 | 第12-13页 |
1.2 本案争议的焦点 | 第13-15页 |
第2章 正当防卫的起因与时间条件 | 第15-23页 |
2.1 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 | 第15-19页 |
2.1.1 不法侵害的“不法性” | 第15-17页 |
2.1.2 不法侵害的“侵害性” | 第17-18页 |
2.1.3 不法侵害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 第18页 |
2.1.4 于欢案中不法侵害的认定 | 第18-19页 |
2.2 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 | 第19-23页 |
2.2.1 正当防卫的开始时间 | 第20页 |
2.2.2 正当防卫的终止时间 | 第20-22页 |
2.2.3 于欢案中防卫时间的认定 | 第22-23页 |
第3章 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 | 第23-30页 |
3.1 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界定 | 第23-24页 |
3.2 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判断标准 | 第24-27页 |
3.2.1 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学说 | 第24-25页 |
3.2.2 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具体判断标准 | 第25-26页 |
3.2.3 于欢的行为是否超过必要限度 | 第26-27页 |
3.3 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排除适用 | 第27-30页 |
3.3.1 特殊防卫权 | 第27-28页 |
3.3.2 于欢的行为是否适用特殊防卫权 | 第28-30页 |
第4章 于欢案引发的延伸思考 | 第30-39页 |
4.1 法理与情理的关系 | 第30-34页 |
4.1.1 法理与情理的冲突 | 第30-33页 |
4.1.2 法理与情理冲突的解决 | 第33-34页 |
4.2 民意与司法的关系 | 第34-39页 |
4.2.1 民意对司法的影响 | 第35-36页 |
4.2.2 民意与司法的良性互动 | 第36-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