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盆地地下水系统中碘的迁移富集过程和外源有机碳输入的影响
作者简历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2-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碘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 第13-15页 |
1.2.2 高碘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 | 第15-16页 |
1.2.3 碘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 | 第16-17页 |
1.3 拟解决的关键性科学问题 | 第17页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7-18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3 论文创新点 | 第18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9-25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9-20页 |
2.2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第20-25页 |
2.2.1 地形地貌 | 第20页 |
2.2.2 地层岩性 | 第20-22页 |
2.2.3 地下水水环境演化过程 | 第22页 |
2.2.4 水文地质结构 | 第22-23页 |
2.2.5 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地下水中碘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第25-35页 |
3.1 样品采集与测试 | 第25-27页 |
3.2 碘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27-28页 |
3.3 碘迁移富集的主控因素 | 第28-34页 |
3.3.1 水化学特征 | 第28-29页 |
3.3.2 氧化还原条件 | 第29-30页 |
3.3.3 蒸发浓缩作用 | 第30-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含水层介质对沉积物中碘含量的影响 | 第35-42页 |
4.1 样品采集与测试 | 第35-36页 |
4.2 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 第36-37页 |
4.2.1 沉积物岩性组成 | 第36-37页 |
4.2.2 沉积物中碘的分布 | 第37页 |
4.3 主要影响因素 | 第37-41页 |
4.3.1 聚类分析 | 第37-39页 |
4.3.2 有机质含量 | 第39页 |
4.3.3 沉积物pH值 | 第39页 |
4.3.4 氧化还原条件 | 第39-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外源有机碳输入对碘迁移释放的影响 | 第42-52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6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5.1.2 沉积物样品选择 | 第43-44页 |
5.1.3 MR-1菌种的培养与悬浮液的制备 | 第44页 |
5.1.4 室内微观实验 | 第44-45页 |
5.1.5 测试分析 | 第45-46页 |
5.2 浅层沉积物中碘的迁移释放 | 第46-49页 |
5.3 深层沉积物对照实验 | 第49-5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2-54页 |
6.1 结论 | 第52-53页 |
6.2 建议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