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6页 |
1 绪论 | 第16-24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8-19页 |
·焦点问题及研究目标 | 第19-20页 |
·焦点问题 | 第19页 |
·研究目标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总体思路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创新点 | 第22-24页 |
2 相关文献述评 | 第24-87页 |
·组织变革的相关述评 | 第24-30页 |
·组织变革的基本理论 | 第24-25页 |
·组织变革的类型和模型 | 第25-27页 |
·组织变革的动因 | 第27-30页 |
·组织学习的相关述评 | 第30-68页 |
·组织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管理 | 第30-49页 |
·组织学习相关研究回顾 | 第49-68页 |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相关述评 | 第68-75页 |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基础: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68-73页 |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相关研究回顾 | 第73-75页 |
·组织变革、组织学习与社会责任关系述评 | 第75-87页 |
·组织变革与社会责任关系述评 | 第75-79页 |
·组织学习与社会责任关系述评 | 第79-83页 |
·组织变革与组织学习关系述评 | 第83-87页 |
3 研究方法及框架设计 | 第87-116页 |
·案例研究范式在本研究中应用的合理性解释 | 第87-88页 |
·案例研究作为实证研究的科学性 | 第87-88页 |
·个案研究的适用性与特点 | 第88页 |
·案例企业选择 | 第88-114页 |
·案例企业发展沿革 | 第88-91页 |
·案例企业概况 | 第91-114页 |
·组织变革下的国有企业组织学习与社会责任演进的逻辑框架 | 第114-116页 |
4 经济转型背景下国有企业组织变革演进 | 第116-125页 |
·国有企业变革背景:中国经济转型 | 第116-118页 |
·案例分析:东北电网的三次组织变革 | 第118-121页 |
·变革一:中国东北电力集团公司的成立 | 第118-119页 |
·变革二:国家电力公司东北公司的组建 | 第119-120页 |
·变革三:东北电网有限公司的分离 | 第120-121页 |
·国有企业组织变革演进路径剖析 | 第121-125页 |
·国有企业组织变革的特点:外部推动式组织变革 | 第121-123页 |
·国有企业组织变革的演进趋向 | 第123-125页 |
5 持续变革中国有企业组织学习范式突破 | 第125-134页 |
·国有企业组织学习模式 | 第125-127页 |
·案例分析:东北电网持续变革中的组织学习跃升与范式突破 | 第127-132页 |
·阶段一:利用式学习阶段 | 第127-130页 |
·阶段二:过渡式学习阶段 | 第130-131页 |
·阶段三:探索式学习阶段 | 第131-132页 |
·变革背景下的国有企业组织学习范式突破 | 第132-134页 |
6 持续变革中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发展 | 第134-150页 |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构成 | 第134-136页 |
·案例分析:东北电网持续变革中的社会责任发展 | 第136-147页 |
·阶段一:以保证电力供应为核心的社会责任 | 第136-141页 |
·阶段二:以深化改革为核心的社会责任 | 第141-143页 |
·阶段三: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核心的社会责任 | 第143-147页 |
·变革背景下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提升路径 | 第147-150页 |
·无意识社会责任到有意识社会责任的改变 | 第147-148页 |
·非经济责任向经济责任的跃迁 | 第148页 |
·内部责任向外部责任的转化 | 第148-150页 |
7 研究框架整合与引伸讨论 | 第150-160页 |
·国有企业组织变革、学习与社会责任演进的框架整合 | 第150-153页 |
·组织变革引发的社会责任提升 | 第150-151页 |
·组织学习范式与企业社会责任实现 | 第151-152页 |
·组织变革与组织学习范式突破 | 第152-153页 |
·引申讨论 | 第153-158页 |
·组织学习的范式突破并不是一蹴而就:利用式学习的积累作用. | 第153-154页 |
·组织学习范式突破的促进因素:政府引导、企业鼓励、人才培养 | 第154-155页 |
·经济责任与非经济责任应能并进 | 第155-156页 |
·社会责任内生观:组织学习 | 第156-157页 |
·内部拉动式组织变革在国有企业变革中出现的可能性分析 | 第157-158页 |
·研究局限及展望 | 第158-160页 |
·研究局限 | 第158页 |
·研究展望 | 第158-16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60-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77页 |
后记 | 第177-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