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自适应光学技术的高分辨率眼底相机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1.2.1 传统眼底相机的发展及现状 | 第10-12页 |
1.2.2 自适应光学眼底检测设备的发展及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层次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人眼光学 | 第15-28页 |
2.1 人眼生理结构 | 第15-16页 |
2.2 人眼的光学特性 | 第16-24页 |
2.2.1 人眼的光谱透过率和光谱反射特性 | 第16-19页 |
2.2.2 人眼的安全曝光阈值 | 第19-20页 |
2.2.3 人眼的像差特性 | 第20-24页 |
2.3 人眼模型的建立 | 第24-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成像光路的设计 | 第28-44页 |
3.1 眼底相机的工作原理 | 第28-30页 |
3.2 成像光路设计 | 第30-36页 |
3.2.1 设计要求与结构参数 | 第30-32页 |
3.2.2 成像光路设计 | 第32-36页 |
3.3 像质评价与公差分析 | 第36-43页 |
3.3.1 像质评价 | 第36-39页 |
3.3.2 公差分析 | 第39-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照明光路的设计 | 第44-50页 |
4.1 照明方案 | 第44-46页 |
4.2 照明光路设计 | 第46-4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自适应光学眼底相机仿真 | 第50-57页 |
5.1 自适应光学原理 | 第50-53页 |
5.1.1 基于图像的评价函数 | 第51-52页 |
5.1.2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 | 第52-53页 |
5.2 自适应光学眼底相机仿真 | 第53-56页 |
5.2.1 仿真光路 | 第53-54页 |
5.2.2 仿真流程 | 第54-55页 |
5.2.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57页 |
6.2 不足之处与后续研究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