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2-19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研究背景 | 第12页 |
2.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文献与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2.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三) 研究内容、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研究思路 | 第17页 |
3.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四) 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1.创新之处 | 第18页 |
2.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基本问题阐释 | 第19-37页 |
(一)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内涵 | 第19-23页 |
1.依法治国的内涵 | 第19-21页 |
2.以德治国的内涵 | 第21-22页 |
3.内涵的辨析 | 第22-23页 |
(二)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提出和发展 | 第23-27页 |
1.依法治国的提出和发展 | 第23-25页 |
2.以德治国的提出和发展 | 第25-27页 |
(三)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 第27-29页 |
1.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 第27-28页 |
2.依法治国是以德治国的保障 | 第28-29页 |
(四)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理论基础 | 第29-37页 |
1.法主德辅的现代治理模式 | 第29-31页 |
2.良法理论 | 第31-34页 |
3.善治理论 | 第34-37页 |
二、推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建设的重大意义、可行性和合理性及其机制构建 | 第37-45页 |
(一) 推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互动的重大意义 | 第37-40页 |
1.重要性 | 第37-38页 |
2.紧迫性 | 第38-40页 |
(二)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 第40-43页 |
1.理论争议 | 第40-41页 |
2.可行性和合理性辨析 | 第41-43页 |
(三) 良法善治的需要构建的具体机制 | 第43-45页 |
1.信息机制 | 第43页 |
2.公布机制 | 第43-44页 |
3.监督机制 | 第44页 |
4.实施机制 | 第44页 |
5.反馈机制 | 第44-45页 |
三、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建设及结合机制建设现状分析 | 第45-51页 |
(一)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机制探索取得的成绩 | 第45-46页 |
(二)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及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46-49页 |
1.国家司法公信机制不健全 | 第46-47页 |
2.企事业单位法制诚信建设机制不完善 | 第47页 |
3.公民的德法教育机制不完备 | 第47-48页 |
4.第三方监督机制不通畅 | 第48页 |
5.网络监管机制的缺失 | 第48-49页 |
(三) 原因分析 | 第49-51页 |
1.立法、司法等活动体制方面的不足 | 第49页 |
2.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完全、不成熟 | 第49-50页 |
3.经济发展迅速,人口众多,城乡、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 第50页 |
4.社会运行缺乏有效的监督监管体制 | 第50-51页 |
5.网民法治道德意识的淡薄 | 第51页 |
四、新时代大力加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机制建设的探索 | 第51-58页 |
(一)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司法公信建设机制 | 第51-53页 |
1.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促进独立司法机制 | 第52页 |
2.保证司法活动的公正公开,促进阳光司法机制 | 第52-53页 |
3.加强普法工作,促进法治理念培养机制 | 第53页 |
(二) 构建和推动社会单位法治诚信落实机制 | 第53-55页 |
1.优化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法律思维培养机制 | 第53-54页 |
2.增强国家机关的管理监察机制 | 第54页 |
3.强化社会主体的监督反馈机制 | 第54-55页 |
(三) 推动和完善人民法治思维和道德意识的建设机制 | 第55-57页 |
1.经济体制改革和从实际出发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 第55-56页 |
2.大力发展人民法德意识教育机制 | 第56页 |
3.建立健全人民信用记录管理机制 | 第56-57页 |
(四) 积极探索多种有效和可行的具体结合机制 | 第57-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