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理论论文

涉法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绪论第12-18页
    (一)研究背景第12-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14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四)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第16-18页
1.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8-23页
    1.1 相关概念第18-20页
        1.1.1 网络舆情第18-19页
        1.1.2 涉法网络舆情第19页
        1.1.3 涉法网络舆情危机第19-20页
    1.2 理论基础第20-23页
        1.2.1 治理理论第20-21页
        1.2.2 协同理论第21页
        1.2.3 风险社会理论第21-22页
        1.2.4 沉默的螺旋理论第22-23页
2.当前内蒙古涉法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现状第23-27页
    2.1 舆情应对管理机构基本确立第23-24页
    2.2 舆情监测常态进行第24页
    2.3 舆情应对工作机制逐步完善第24页
    2.4 司法公开初见成效第24-25页
    2.5 自媒体宣传渠道不断拓宽第25-27页
3.涉法网络舆情危机应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27-34页
    3.1 应对水平不高第27-28页
        3.1.1 割裂看待线上舆情与线下社会第27-28页
        3.1.2 应对方式机械僵硬第28页
        3.1.3 应对措施缺乏时效性第28页
        3.1.4 网评员未发挥出应有功能第28页
    3.2 应对方式相对被动第28-30页
        3.2.1 未配备舆情监测软件导致舆情信息获得滞后第28-30页
        3.2.2 办案法官缺乏舆情意识致使对案件影响研判不足第30页
    3.3 有关部门联动应对上配合不足第30-32页
        3.3.1 法院内部各部门职责不清第30-31页
        3.3.2 法院与外部其他部门协作不畅第31-32页
    3.4 缺乏专业化舆情应对人员队伍第32-33页
    3.5 不同地区、层级法院危机应对能力发展不均衡第33-34页
4.涉法网络舆情危机应对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4-42页
    4.1 舆情危机应对工作机制不健全第34-37页
        4.1.1 工作制度不科学第34页
        4.1.2 机构设置不完善第34-36页
        4.1.3 考核机制不完备第36页
        4.1.4 有关部门在舆情应对中配合联动不足第36-37页
    4.2 法院对新媒体及其传播规律认识不足第37-38页
    4.3 舆情应对专业人才发展空间有限第38页
    4.4 工作主观能动性缺乏第38-39页
        4.4.1 主动宣传意识不足第38-39页
        4.4.2 部分基层法院在舆情应对上过于依赖上级指导第39页
    4.5 受众对法院存在认识误区第39-42页
        4.5.1 网民因对法院了解不足而易出现认识偏差第39-40页
        4.5.2 部分政法报道盲目吸引关注而丧失准确度第40-41页
        4.5.3 司法工作的“理性”和网络舆情的“感性”存在矛盾第41-42页
5.涉法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经验启示第42-48页
    5.1 部分其他地区做法第42-44页
        5.1.1 浙江省涉法网络舆情应对的主要做法及经验第42-43页
        5.1.2 广东省涉法网络舆情应对的主要做法及经验第43-44页
    5.2 部分涉法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典型案例第44-45页
        5.2.1 山东省高院审理于欢故意伤害案第44-45页
        5.2.2 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审理“快播”涉黄案第45页
    5.3 经验启示第45-48页
        5.3.1 以有效的信息公开回应热点事件中的群众关切第45-46页
        5.3.2 对于可能出现的舆情热点应提前研判并制作预案第46页
        5.3.3 注重案件实体部分与网络舆情应对的有效衔接第46-48页
6.完善涉法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的建议第48-54页
    6.1 建立完善舆情危机应对制度第48-49页
        6.1.1 加强舆情监测力度第48页
        6.1.2 建立快速反馈处置机制第48-49页
        6.1.3 落实依法处置、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三同步”工作原则..·第49页
    6.2 在网络舆情危机应对中加强部门联动第49-50页
        6.2.1 建立法院内部各部门联动机制第49-50页
        6.2.2 建立司法机关联动机制第50页
        6.2.3 建立法院与党政机关协同机制第50页
    6.3 加强法院网络舆情应对专职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第50-51页
    6.4 构建法院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关系第51-52页
    6.5 加大司法公开力度第52-53页
        6.5.1 加大日常信息公开范围第52页
        6.5.2 注重特殊时期的信息公开第52-53页
    6.6 推进社会普法教育第53-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结合机制建设研究
下一篇: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