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7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2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 热电转换原理 | 第11-14页 |
1.4 方钴矿系热电材料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4.1 方钴矿系热电材料简介 | 第14-15页 |
1.4.2 方钴矿系热电材料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3 方钴矿系热电材料制备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5 方钴矿系材料连接现状 | 第18-23页 |
1.6 Zn作用及元素挥发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1.7 试验难点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 第27-32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7-30页 |
2.1.1 电镀镍工艺及设备 | 第27-28页 |
2.1.2 防扩散保护层和电极材料的选用 | 第28页 |
2.1.3 钎料的选用 | 第28-30页 |
2.2 试验设备及过程 | 第30-31页 |
2.2.1 试验设备 | 第30页 |
2.2.2 试验过程 | 第30-31页 |
2.3 微观组织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 | 第31-32页 |
2.3.1 微观结构分析 | 第31页 |
2.3.2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1页 |
2.3.3 热分析测试 | 第31-32页 |
第3章Ag-Cu-Zn-Sn钎料钎焊热电保护层与铜 | 第32-59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不同钎料焊接性的研究 | 第32-33页 |
3.3 直接钎焊界面及分析 | 第33-35页 |
3.4 Fe合金表面镀镍间接钎焊结果及分析 | 第35-39页 |
3.4.1 镀镍时间对界面结构和性能影响 | 第35-36页 |
3.4.2 典型接头界面分析 | 第36-39页 |
3.5 工艺参数对接头界面影响 | 第39-42页 |
3.5.1 钎焊温度对界面结构的影响 | 第39-40页 |
3.5.2 保温时间对界面结构的影响 | 第40-42页 |
3.6 工艺参数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3.6.1 钎焊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2页 |
3.6.2 保温时间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3.6.3 断口分析 | 第43页 |
3.7 接头重熔温度DSC分析 | 第43-46页 |
3.8 Zn挥发机理研究 | 第46-53页 |
3.9 接头时效分析 | 第53-57页 |
3.10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Ag-Cu-In-Sn钎焊热电保护层与铜 | 第59-80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直接钎焊研究 | 第59-60页 |
4.3 Fe合金表面电镀镍间接钎焊研究 | 第60-64页 |
4.4 Fe合金表面电镀铜间接钎焊研究 | 第64-66页 |
4.5 Fe合金表面电镀镍/铜复合镀层钎焊研究 | 第66-78页 |
4.5.1 复合镀层中铜厚度对界面的影响 | 第66-67页 |
4.5.2 复合镀层典型界面分析 | 第67-71页 |
4.5.3 钎焊温度对复合镀层界面影响 | 第71-72页 |
4.5.4 钎焊温度对界面强度的影响 | 第72-73页 |
4.5.5 断口分析 | 第73-74页 |
4.5.6 复合镀层接头重熔DSC测试 | 第74-75页 |
4.5.7 复合镀层接头时效考察 | 第75-7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5章 热电材料制备及连接 | 第80-87页 |
5.1 引言 | 第80页 |
5.2 方钴矿系热电材料制备流程 | 第80-84页 |
5.2.1 配料 | 第80-81页 |
5.2.2 封管熔炼 | 第81页 |
5.2.3 退火、清洗和研磨 | 第81-82页 |
5.2.4 热压烧结 | 第82-84页 |
5.3 方钴矿系热电模块的构造与性能测试 | 第84-8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结论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