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唱法”与原生态唱法辩证关系之初探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0页 |
第二章 "民族唱法" | 第10-27页 |
第一节 "民族唱法"的含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民族唱法"的历史发展 | 第11-17页 |
一、远古到明清时期 | 第11-13页 |
二、一九一一年到新中国成立前 | 第13-14页 |
三、新中国建立到文革结束 | 第14-15页 |
四、改革开放后到二十一世纪初 | 第15-17页 |
第三节 "民族唱法"的韵味 | 第17-23页 |
一、字韵 | 第18-19页 |
二、润腔 | 第19-21页 |
三、情韵 | 第21-23页 |
第四节 "民族唱法"发展现状及其原因 | 第23-27页 |
第三章 原生态唱法 | 第27-37页 |
第一节 原生态唱法的概念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原生态唱法的现状及原因 | 第29-31页 |
一、劳动号子 | 第29页 |
二、山歌 | 第29-30页 |
三、小调 | 第30-31页 |
第三节 "民族唱法"与原生态唱法的比较及关系 | 第31-37页 |
一、"民族唱法"与原生态唱法的比较 | 第32页 |
二、"民族唱法"与原生态唱法的关系 | 第32-37页 |
第四章 原生态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未来展望 | 第37-43页 |
第一节 原生态唱法未来展望 | 第37-40页 |
一、加大对各民族原生态唱法的抢救与保护 | 第37-38页 |
二、尽量保持原生态唱法演唱的风格和韵味 | 第38-39页 |
三、发挥民族地区优势,继承和发扬原生态唱法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民族唱法"未来展望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