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路面:按使用材料分论文--沥青路面论文

应力、应变控制模式下沥青疲劳损伤差异机理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1-19页
        1.3.1 沥青本构方程的研究第11-13页
        1.3.2 沥青疲劳损伤特性的研究第13-14页
        1.3.3 疲劳损伤演化本构方程的建立第14-15页
        1.3.4 应力、应变控制模式下疲劳评价指标的研究第15-19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9-21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2 技术路线图第20-21页
第2章 沥青性能的研究方法第21-27页
    2.1 试验原材料第21页
    2.2 试验仪器及试件制备第21-23页
        2.2.1 试验仪器第21-22页
        2.2.2 上下板的选择第22-23页
        2.2.3 试验步骤第23页
    2.3 试验方法第23-25页
        2.3.1 蠕变试验第23页
        2.3.2 松弛试验第23-24页
        2.3.3 频率扫描试验第24页
        2.3.4 应力/应变扫描试验第24页
        2.3.5 疲劳试验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3章 沥青粘弹特性的研究第27-59页
    3.1 静态力学性能第27-28页
        3.1.1 蠕变性能第27-28页
        3.1.2 应力松弛性能第28页
    3.2 动态力学性能第28-33页
        3.2.1 时温等效原理第29页
        3.2.2 宽频率域内动态力学性能的获取方法第29-31页
        3.2.3 试验结果分析第31-33页
    3.3 沥青本构模型的构建第33-57页
        3.3.1 常见本构模型的介绍第33-40页
        3.3.2 本构模型的选择第40-57页
    3.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4章 应力、应变控制模式下沥青疲劳损伤差异分析第59-79页
    4.1 试验方案第59-61页
        4.1.1 试验温度和试验频率的选取第59页
        4.1.2 试验荷载的选取第59-61页
    4.2 疲劳过程中粘弹参数变化规律分析第61-70页
        4.2.1 复数模量变化规律分析第61-63页
        4.2.2 相位角变化规律分析第63-64页
        4.2.3 复数模量-相位角变化规律分析第64-65页
        4.2.4 耗散能变化规律分析第65-67页
        4.2.5 累积耗散能变化规律分析第67-68页
        4.2.6 DER 变化规律分析第68-70页
    4.3 控制模式影响区域的确定第70-72页
    4.4 控制模式影响阈值的研究第72-78页
        4.4.1 控制模式影响阈值的确定第72-76页
        4.4.2 影响阈值随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第76-78页
    4.5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5章 沥青疲劳损伤特性研究第79-103页
    5.1 疲劳过程第一阶段分析第79-83页
        5.1.1 基于应力/应变扫描试验的分析第79-81页
        5.1.2 基于频率扫描试验的分析第81-83页
    5.2 疲劳过程第二阶段分析第83-102页
        5.2.1 累积耗散能的变化规律分析第83-98页
        5.2.2 基于累积耗散能的疲劳损伤演化规律分析第98-102页
    5.3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结论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0页
附录第110-111页
    附录一:1S2P1D 模型中计算 E(t)的 MATLAB 程序代码第110-11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11-113页
致谢第113-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云计算的卡口交通数据分析系统
下一篇:地铁工程深基坑施工安全监测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