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2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6-31页 |
2.1 海底管道腐蚀相关理论 | 第16-23页 |
2.1.1 失效原因统计分析 | 第16-18页 |
2.1.2 腐蚀类型分类 | 第18-19页 |
2.1.3 腐蚀因素及特点 | 第19-22页 |
2.1.4 腐蚀程度测定 | 第22-23页 |
2.2 海底油气管道腐蚀发育预测理论 | 第23-26页 |
2.2.1 腐蚀预测流程 | 第23-24页 |
2.2.2 海底管道腐蚀预测特点 | 第24页 |
2.2.3 管道腐蚀预测方法分类 | 第24-26页 |
2.3 海底管道腐蚀评价理论 | 第26-30页 |
2.3.1 现有评价方法 | 第27-30页 |
2.3.2 评价方法及参数的选取 | 第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海底油气管道腐蚀数据处理 | 第31-37页 |
3.1 海底管道腐蚀数据的检测 | 第31-32页 |
3.1.1 海底管道腐蚀深度的检测方法 | 第31页 |
3.1.2 海底管道检测的技术难点 | 第31-32页 |
3.2 检测数据的处理 | 第32-36页 |
3.2.1 极值分布统计原理 | 第32-33页 |
3.2.2 极值分布类型 | 第33-34页 |
3.2.3 参数估计方法 | 第34-35页 |
3.2.4 腐蚀最大深度估算 | 第35页 |
3.2.5 最大腐蚀速率计算 | 第35-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海底油气管道腐蚀发育预测 | 第37-46页 |
4.1 建模原理 | 第37-38页 |
4.1.1 基于时间序列预测的腐蚀发育预测原理 | 第37-38页 |
4.1.2 模型组合预测原理 | 第38页 |
4.2 灰色模型 | 第38-40页 |
4.3 径向基神经网络 | 第40页 |
4.4 误差补偿原理的GM-RBF腐蚀发育预测模型构建 | 第40-45页 |
4.4.1 灰色模型和RBF神经网络组合预测互补性研究 | 第40-43页 |
4.4.2 GM-RBF模型组合预测原理 | 第43-44页 |
4.4.3 模型预测效果检验 | 第44-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基于腐蚀发育预测的海底管道腐蚀评价 | 第46-51页 |
5.1 定量分析 | 第46-48页 |
5.1.1 腐蚀剩余强度参数计算 | 第46-47页 |
5.1.2 失效极限状态 | 第47页 |
5.1.3 腐蚀剩余寿命预测 | 第47-48页 |
5.2 定性分析 | 第48-49页 |
5.2.1 海底管道腐蚀失效概率分级 | 第48-49页 |
5.2.2 不同失效等级的处置方案 | 第49页 |
5.3 腐蚀评价结果的应用 | 第49-5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6 实证分析 | 第51-64页 |
6.1 案例概况 | 第51页 |
6.2 管道检测数据处理 | 第51-53页 |
6.3 腐蚀发育预测 | 第53-58页 |
6.3.1 模型建立 | 第53-56页 |
6.3.2 建模效果检验 | 第56-57页 |
6.3.3 模型预测 | 第57-58页 |
6.3.4 模型预测结论 | 第58页 |
6.4 海底管道腐蚀评价 | 第58-6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7.1 结论 | 第64-65页 |
7.2 不足和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附录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