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2页 |
·薄壁钢管混凝土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钢管轻集料混凝土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薄壁钢管轻骨料混凝土的特点 | 第22页 |
·本文的目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22-25页 |
第二章 薄壁钢管轻骨料混凝土的基本理论 | 第25-37页 |
·薄壁钢管混凝土的合理径(宽)厚比 | 第25-26页 |
·钢管约束下核心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理论 | 第26-27页 |
·薄壁钢管轻骨料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模型 | 第27-30页 |
·钢材的本构关系模型 | 第27-29页 |
·轻骨料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模型 | 第29-30页 |
·轴压刚度分析 | 第30-33页 |
·轴压短柱中钢管和轻骨料混凝土压力的分配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薄壁钢管轻骨料混凝土轴压短柱承载力分析 | 第37-67页 |
·加载方式 | 第37-38页 |
·统一强度理论 | 第38-39页 |
·圆形薄壁钢管轻骨料混凝土承载力 | 第39-52页 |
·核心轻骨料混凝土纵向抗压强度 | 第39-41页 |
·圆形薄壁钢管的纵向抗压强度 | 第41-43页 |
·圆形薄壁钢管轻骨料混凝土轴压承载力统一解 | 第43-44页 |
·圆形薄壁钢管轻骨料混凝土轴压承载力特例 | 第44-47页 |
·极限承载力公式验算 | 第47-52页 |
·方形、八边形薄壁钢管轻骨料混凝土承载力 | 第52-59页 |
·考虑冷弯效应的钢板强度提高值工 | 第53-54页 |
·薄壁钢管的有效宽度b_e | 第54-55页 |
·方形、八边形薄壁钢管的等效截面 | 第55页 |
·方形、八边形薄壁钢管轻骨料混凝土轴压承载力统一解 | 第55-56页 |
·极限承载力公式验算 | 第56-59页 |
·承载力比较 | 第59-63页 |
·参数分析 | 第63-64页 |
·参数α_u、β_u与径厚比D/t的关系 | 第63页 |
·套箍指标的影响 | 第63页 |
·径(宽)厚比和混凝土强度对提高系数SI的影响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第四章 薄壁钢管轻骨料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理论分析 | 第67-85页 |
·钢管混凝土粘结滑移的基本概念 | 第67-68页 |
·极限粘结强度(τ_u) | 第67-68页 |
·平均粘结强度(τ) | 第68页 |
·名义平均滑移(δ) | 第68页 |
·粘结滑移本构关系(τ-S) | 第68页 |
·钢管混凝土粘结滑移的基本机理 | 第68-69页 |
·钢管轻骨料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 第69-71页 |
·钢管轻骨料混凝土粘结强度的计算 | 第71-73页 |
·钢管轻骨料混凝土粘结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73-76页 |
·长细比λ=4l_0/D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 第73-74页 |
·径厚比D/t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 第74-75页 |
·套箍指标ξ=(A_sf_y)/(A_cf_c)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 第75页 |
·养护条件、浇筑方式和表面状况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 第75-76页 |
·考虑粘结滑移的薄壁钢管轻骨料混凝土柱承载力分析 | 第76-82页 |
·考虑粘结滑移的圆形薄壁钢管纵向抗压强度 | 第77-79页 |
·考虑粘结滑移的圆形薄壁钢管轻骨料混凝土轴压承载力统一解 | 第79-80页 |
·考虑粘结滑移的承载力比较 | 第80-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5页 |
第五章 薄壁钢管轻骨料混凝土柱的有限元分析 | 第85-99页 |
·有限单元法 | 第85-86页 |
·材料的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 | 第86-88页 |
·轻骨料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 第86-87页 |
·轻骨料混凝土的破坏准则 | 第87页 |
·钢材的本构关系及屈服准则 | 第87页 |
·薄壁钢管与核心轻骨料混凝土之间的粘结 | 第87-88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88-91页 |
·单元类型 | 第88页 |
·实常数 | 第88页 |
·材料属性 | 第88-89页 |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 第89-90页 |
·边界约束及加载 | 第90-91页 |
·求解与计算结果分析 | 第91-96页 |
·求解及后处理 | 第91页 |
·极限承载力 | 第91-92页 |
·应力-应力曲线 | 第92页 |
·应力云图 | 第92-94页 |
·套箍指标和混凝土强度对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94-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