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电枢纽工程的投资费用分摊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1 航电枢纽在国内外发展情况 | 第10-11页 |
1.2.2 关于成本分摊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4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航电枢纽工程投资费用分摊理论研究 | 第15-25页 |
2.1 航电枢纽工程投资分摊概述 | 第15页 |
2.2 航电枢纽工程投资费用分摊原则 | 第15-16页 |
2.3 航电枢纽工程投资费用分摊步骤 | 第16-18页 |
2.4 航电枢纽工程投资费用划分与估算 | 第18-20页 |
2.4.1 专用工程投资与共用工程投资 | 第18-20页 |
2.4.2 可分离投资与剩余投资 | 第20页 |
2.5 航电枢纽工程效益划分与估算 | 第20-25页 |
2.5.1 防洪效益 | 第21页 |
2.5.2 发电效益 | 第21-22页 |
2.5.3 航运效益 | 第22页 |
2.5.4 灌溉效益 | 第22-23页 |
2.5.5 供水效益 | 第23-24页 |
2.5.6 其他效益 | 第24-25页 |
第3章 航电枢纽工程投资费用分摊方法研究 | 第25-37页 |
3.1 一次性分摊方法 | 第25-27页 |
3.1.1 主次地位分摊法 | 第25页 |
3.1.2 枢纽指标系数法 | 第25-26页 |
3.1.3 效益比例分摊法 | 第26-27页 |
3.1.4 最优等效替代方案分摊法 | 第27页 |
3.2 二次性分摊方法 | 第27-28页 |
3.3 基于合作博弈论的投资分摊方法 | 第28-35页 |
3.3.1 夏普利值法 | 第30-31页 |
3.3.2 核心法 | 第31-33页 |
3.3.3 二次规划法 | 第33-34页 |
3.3.4 剩余费用缺口比例分摊法 | 第34-35页 |
3.4 投资费用分摊组合 | 第35-37页 |
第4章 都柳江温寨航电枢纽工程投资费用分摊实例 | 第37-51页 |
4.1 都柳江温寨航电枢纽工程概况 | 第37-39页 |
4.1.1 都柳江航电枢纽工程背景 | 第37-38页 |
4.1.2 都柳江温寨航电枢纽工程概况 | 第38-39页 |
4.2 投资费用分摊部门的确定 | 第39-40页 |
4.3 投资费用的划分与估算 | 第40-43页 |
4.3.1 按构成划分的投资费用 | 第40-41页 |
4.3.2 专用投资和共用投资划分与估算 | 第41-42页 |
4.3.3 可分投资和剩余投资划分与估算 | 第42-43页 |
4.4 投资效益划分与估算 | 第43-44页 |
4.4.1 防洪效益 | 第43页 |
4.4.2 发电效益 | 第43-44页 |
4.4.3 航运效益 | 第44页 |
4.5 投资分摊方法 | 第44-48页 |
4.5.1 最优等效替代方案费用比例分摊法 | 第44-45页 |
4.5.2 效益比例分摊法 | 第45-46页 |
4.5.3 可分离费用—剩余效益分摊法 | 第46页 |
4.5.4 夏普利值法 | 第46-48页 |
4.5.5 最小核心法 | 第48页 |
4.5.6 二次规划法 | 第48页 |
4.6 投资分摊方案 | 第48-51页 |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1-53页 |
5.1 结论 | 第51页 |
5.2 本文的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