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陆路、公路运输经济论文--中国陆路、公路运输经济论文

山东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0 绪论第10-17页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0.1.1 研究背景第10页
        0.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0.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4页
        0.2.1 高速服务区发展物流配送的研究综述第11-12页
        0.2.2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方法的研究综述第12-14页
    0.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4-15页
        0.3.1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4-15页
        0.3.2 技术路线第15页
    0.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5-17页
        0.4.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0.4.2 创新之处第16-17页
1 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第17-30页
    1.1 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配送中心相关理论第17-21页
        1.1.1 配送中心的定义第17-18页
        1.1.2 高速公路服务区概念和特点第18-19页
        1.1.3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功能和地位第19页
        1.1.4 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定位第19-21页
    1.2 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相关理论第21-24页
        1.2.1 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第21-23页
        1.2.2 山东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原则第23-24页
    1.3 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研究方法第24-30页
        1.3.1 重心法模型的构建与求解第25-27页
        1.3.2 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27-30页
2 山东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与发展物流配送的现状第30-40页
    2.1 山东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现状及分析第30-32页
    2.2 山东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配送现状分析第32-34页
        2.2.1 山东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模式发展现状第32-33页
        2.2.2 山东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配送的特点分析第33-34页
    2.3 山东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第34-38页
        2.3.1 物流配送模式分类第34-35页
        2.3.2 山东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配送模式确定第35-38页
    2.4 山东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配送中心采用共同配送的意义第38-40页
3 山东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备案确定第40-54页
    3.1 数据整理与分析第40-42页
    3.2 重心法模型初选地址第42-49页
        3.2.1 重心法模型的基本假设第42页
        3.2.2 重心法模型的求解过程第42-49页
    3.3 备选地址的综合因素分析第49-50页
    3.4 备选地址确定第50-54页
4 山东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优化第54-64页
    4.1 山东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优化指标体系构建第54-56页
    4.2 建立多级递阶层次结构第56-57页
    4.3 运用熵权法确定各层次指标权重第57-60页
        4.3.1 确定第一层指标权重第57页
        4.3.2 确定第二层指标权重第57-59页
        4.3.3 计算第二层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整体权重第59-60页
        4.3.4 建立权重矩阵第60页
    4.4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确定最优方案第60-64页
        4.4.1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第61-62页
        4.4.2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第62-63页
        4.4.3 判决模糊评价结果第63-64页
5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5.1 结论第64-65页
    5.2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附录 1 山东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分布图第68-69页
附录 2 两两要素比较标度及其描述第69-71页
附录 3 山东高速服务区物流配送中心备选地点的评价打分表第71-72页
附录 4 专家对备选地址的各项指标打分情况第72-73页
附录 5 专家对备选地址的各项指标打分情况的计算处理结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个人简历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柴油机正丁醇—柴油混合燃料低温燃烧研究
下一篇:民航发动机维修工作范围优化方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