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车轮论文--轮毂论文

某型轿车轮毂轴承力学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图表清单第9-12页
注释表第12-13页
缩略词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5-19页
        1.2.1 轮毂轴承发展第15-16页
        1.2.2 轴承力学性能分析第16-17页
        1.2.3 轴承优化设计研究第17-18页
        1.2.4 轮毂轴承研发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第18-19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基础理论第21-32页
    2.1 显式动力学理论第21-25页
        2.1.1 系统方程与显式积分算法第21-22页
        2.1.2 接触碰撞数值计算方法第22-24页
        2.1.3 显式动力学求解控制技术第24-25页
    2.2 优化设计理论第25-31页
        2.2.1 多目标优化设计第25-26页
        2.2.2 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第26-28页
        2.2.3 惩罚函数法第28-31页
    2.3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轮毂轴承静力学分析第32-50页
    3.1 有限元软件第32-34页
        3.1.1 Hyperworks 简介第32-33页
        3.1.2 Ansys 简介第33-34页
    3.2 几何建模第34-35页
    3.3 静力学模型及分析第35-36页
    3.4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36-43页
        3.4.1 基于 Hypermesh 的网格划分第36-39页
        3.4.2 定义单元类型及材料属性第39页
        3.4.3 创建接触对第39-41页
        3.4.4 定义边界条件第41-42页
        3.4.5 设置静力学求解参数第42-43页
    3.5 结果分析第43-46页
        3.5.1 强度分析第43-45页
        3.5.2 刚度分析第45-46页
    3.6 刚度分析试验验证第46-49页
        3.6.1 刚度试验平台第46-48页
        3.6.2 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第48-49页
    3.7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轮毂轴承显式动力学分析第50-72页
    4.1 Ls-dyna 简介第50-52页
    4.2 几何建模第52页
    4.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2-56页
        4.3.1 网格划分第52-53页
        4.3.2 定义单元类型及材料属性第53-54页
        4.3.3 建立接触模型第54页
        4.3.4 定义边界条件第54页
        4.3.5 设置显式动力学求解参数第54-56页
    4.4 显式动力学结果分析第56-66页
        4.4.1 能量曲线分析第56页
        4.4.2 速度场及最大速度时程曲线分析第56-61页
        4.4.3 应力场及最大应力时程曲线分析第61-64页
        4.4.4 加速度场及最大加速度时程曲线分析第64-66页
    4.5 相同负载不同车速下动态特性对比第66-70页
        4.5.1 速度场及最大速度时程曲线对比第66-67页
        4.5.2 应力场及最大应力时程曲线对比第67-70页
        4.5.3 最大加速度时程曲线对比第70页
    4.6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五章 轮毂轴承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第72-87页
    5.1 轮毂轴承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第72-77页
        5.1.1 设计变量第72-74页
        5.1.2 目标函数第74-76页
        5.1.3 约束条件第76-77页
    5.2 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设计数值分析第77-82页
        5.2.1 优化程序的总体结构第77-78页
        5.2.2 优化设计参数设置第78-80页
        5.2.3 Pareto 最优解集第80页
        5.2.4 优化设计变量的变化规律及选取第80-82页
    5.3 优化结果分析第82-85页
        5.3.1 优化后模型建立第82-83页
        5.3.2 优化前后强度对比第83-85页
        5.3.3 优化前后刚度对比第85页
    5.4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7-89页
    6.1 全文总结第87页
    6.2 研究展望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致谢第93-94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车手动变速箱啸叫的原因分析与改进
下一篇:基于人机动力学耦合的微型汽车侧倾稳定性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