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选题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4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微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概述 | 第16-28页 |
2.1 微信概述 | 第16-21页 |
2.1.1 微信的含义 | 第16-17页 |
2.1.2 微信的特点 | 第17-20页 |
2.1.3 微信的发展 | 第20-21页 |
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 | 第21-23页 |
2.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含义 | 第21-22页 |
2.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 第22-23页 |
2.2.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 | 第23页 |
2.3 微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第23-28页 |
2.3.1 微信符合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型载体的基本条件 | 第23-24页 |
2.3.2 借助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 第24-28页 |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第28-45页 |
3.1 调查范围及对象 | 第28-29页 |
3.2 调查数据分析 | 第29-39页 |
3.2.1 微信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 第29-32页 |
3.2.2 微信的认知程度调查分析 | 第32-34页 |
3.2.3 大学生微信的交际圈调查分析 | 第34-37页 |
3.2.4 大学生使用微信功能的倾向性调查分析 | 第37-38页 |
3.2.5 大学生关注微信内容的倾向性调查分析 | 第38-39页 |
3.3 利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 | 第39-43页 |
3.3.1 过度沉迷微信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 | 第40-41页 |
3.3.2 微信消息繁杂不利于教育工作者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 第41-42页 |
3.3.3 微信内容设置与受教育者需求的不匹配 | 第42-43页 |
3.4 调查结论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 第45-53页 |
4.1 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 | 第45-49页 |
4.1.1 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 第45-46页 |
4.1.2 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 | 第46-49页 |
4.2 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消极作用 | 第49-53页 |
4.2.1 微信易导致大学生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 | 第49-51页 |
4.2.2 微信易导致大学生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 第51-53页 |
第五章 微信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思路与方法 | 第53-60页 |
5.1 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 第53-55页 |
5.1.1 要有抢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的观念 | 第53-54页 |
5.1.2 建立微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新理念 | 第54-55页 |
5.2 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 第55-56页 |
5.2.1 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辨别能力 | 第55-56页 |
5.2.2 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性 | 第56页 |
5.3 创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环境 | 第56-58页 |
5.3.1 国家立法净化大学思政教育工作新环境 | 第56-57页 |
5.3.2 提升大学思政教育微信平台的技术与物质支撑 | 第57-58页 |
5.4 规范校园微信管理机制 | 第58-60页 |
5.4.1 建立校园思政教育微信平台的管理体系 | 第58-59页 |
5.4.2 建立微信运营商自主监督与管理体系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调查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