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孝道教育现状及策略研究--以湖南五所大学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3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孝道教育概述 | 第16-29页 |
2.1 传统孝道的基本内容 | 第16-21页 |
2.1.1 孝道的起源及发展 | 第16-18页 |
2.1.2 传统孝道的内涵 | 第18-20页 |
2.1.3 孝道在传统道德中的地位 | 第20-21页 |
2.2 现代孝道的内涵及特点 | 第21-22页 |
2.2.1 现代孝道的内涵 | 第21-22页 |
2.2.2 现代孝道的特点 | 第22页 |
2.3 孝道教育的基本内容 | 第22-25页 |
2.3.1 孝道教育的内涵 | 第22-24页 |
2.3.2 孝道与孝道教育的关系 | 第24-25页 |
2.4 大学生孝道教育内涵及意义 | 第25-29页 |
2.4.1 大学生孝道教育内涵 | 第25页 |
2.4.2 对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的意义 | 第25-29页 |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孝道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9-39页 |
3.1 孝道问卷数据分析 | 第29-34页 |
3.1.1 对孝道知识的认知方面 | 第29页 |
3.1.2 行孝的行为方面 | 第29-32页 |
3.1.3 大学生孝道现状分析 | 第32-34页 |
3.2 孝道教育问卷数据分析 | 第34-36页 |
3.3 当代大学生孝道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3.3.1 缺乏孝道教育的正确观念 | 第36-37页 |
3.3.2 缺乏孝道实践教育 | 第37页 |
3.3.3 缺乏孝道教育的文化氛围 | 第37页 |
3.3.4 缺乏孝道教育的有效载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大学生孝道教育弱化的原因分析 | 第39-44页 |
4.1 社会因素对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影响 | 第39-40页 |
4.1.1 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 | 第39页 |
4.1.2 西方文化对传统孝道观念的冲击 | 第39-40页 |
4.1.3 大众传媒的宣传对大学生孝道观的影响 | 第40页 |
4.2 学校教育因素对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影响 | 第40-41页 |
4.2.1 学校对大学生孝道教育不够重视 | 第40页 |
4.2.2 学校的孝道教育方式存在缺陷 | 第40-41页 |
4.3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影响 | 第41-42页 |
4.3.1 父母没有树立好的榜样 | 第41页 |
4.3.2 家庭孝道教育方法欠妥 | 第41页 |
4.3.3 家庭孝道教育内容不全面 | 第41-42页 |
4.3.4 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不和谐 | 第42页 |
4.4 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 第42-44页 |
4.4.1 大学生心理还不够成熟 | 第42页 |
4.4.2 大学生压力太大 | 第42页 |
4.4.3 大学生自身修养水平不高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强化大学生孝道教育的策略 | 第44-55页 |
5.1 强化学校的孝道教育 | 第44-47页 |
5.1.1 增强对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的意识 | 第44页 |
5.1.2 丰富大学生孝道教育内容 | 第44-45页 |
5.1.3 改善孝道教育课堂教学 | 第45-46页 |
5.1.4 构建现代化平台 | 第46-47页 |
5.1.5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 第47页 |
5.2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第47-49页 |
5.2.1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 第47-48页 |
5.2.2 加强媒体的引导作用 | 第48页 |
5.2.3 培养现代孝道文化 | 第48-49页 |
5.3 强化家庭孝道教育的基础作用 | 第49-52页 |
5.3.1 完善家庭教育的方法 | 第50-51页 |
5.3.2 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 第51页 |
5.3.3 塑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 第51-52页 |
5.4 提高大学生自身的修养 | 第52-55页 |
5.4.1 强化自我责任意识 | 第52-53页 |
5.4.2 注重孝道实践 | 第53-54页 |
5.4.3 注重自我反思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