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一)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二)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四、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一) 特色 | 第15-16页 |
(二) 学校特色 | 第16页 |
(三) 特色学校 | 第16-17页 |
(四) 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研究思路、方法和过程 | 第18-23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一) 专家访谈法 | 第19页 |
(二) 问卷调查法 | 第19页 |
(三) 文献分析法 | 第19页 |
三、 研究过程 | 第19-23页 |
(一) 专家访谈提纲的设计 | 第19-20页 |
(二) 调查问卷的形成 | 第20-21页 |
(三) 问卷调查的实施 | 第21页 |
(四) 问卷调查的数据处理 | 第21页 |
(五) 问卷调查人口统计学分析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问题的调查结果与原因分析 | 第23-33页 |
一、 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调查结果 | 第23-28页 |
(一) 甘井子区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情况 | 第23-24页 |
(二) 甘井子区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4-28页 |
二、 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3页 |
(一) 甘井子区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学校层面的原因 | 第29-31页 |
(二) 甘井子区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教育行政层面的原因 | 第31-33页 |
第四章 解决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问题的对策 | 第33-49页 |
一、 解决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问题的基本对策 | 第33-38页 |
(一) 学校组织的基本对策 | 第33-35页 |
(二) 教育行政部门的基本对策 | 第35-38页 |
二、 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的推进路径 | 第38-46页 |
(一) 确定宗旨 | 第39-40页 |
(二) 认清形势 | 第40-41页 |
(三) 厘清现状 | 第41-43页 |
(四) 智慧擘划 | 第43-46页 |
三、 创建富有个性的中小学特色学校的延伸思考 | 第46-49页 |
(一) 激发学校组织“软”实力内核 | 第46-47页 |
(二) 夯实学校组织“软”实力根基 | 第47页 |
(三) 拉动学校组织“软”实力提升 | 第47页 |
(四) 蓄积学校组织“软”实力能量 | 第47页 |
(五) 汇聚学校组织“软”实力存量 | 第47-48页 |
(六) 打造学校组织“软”实力团队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 A 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情况的调查问卷(教师卷) | 第53-55页 |
附录 B 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情况的调查问卷(校长卷) | 第55-57页 |
附录 C 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情况的访谈问题提纲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