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1 导论 | 第10-12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2.1. 归纳法 | 第11页 |
1.2.2. 比较分析法 | 第11页 |
1.2.3 案例分析法 | 第11页 |
1.3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1-12页 |
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2.1 保税港区、自由贸易港区及相似区域的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2.1.1 保税港区的概念 | 第12页 |
2.1.2 自由贸易港区的概念 | 第12-13页 |
2.1.3 自由港、综合保税区等相似区域的概念 | 第13页 |
2.2 保税港区和自由贸易港区的对比分析 | 第13-14页 |
2.2.1 保税港区和自由贸易港区的共同点 | 第13-14页 |
2.2.2 保税港区与自由贸易港区的区别 | 第14页 |
2.3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2.3.1 有关保税港区的研究文献 | 第14-15页 |
2.3.2 有关自由贸易区的研究文献 | 第15-16页 |
2.3.3 有关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研究文献 | 第16-17页 |
3 全球自由贸易港区的发展历程 | 第17-20页 |
3.1 初步形成阶段——二战前古典、传统自由贸易港区出现 | 第17-18页 |
3.2 逐步发展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出口加工区的异军突起 | 第18页 |
3.3 蓬勃兴盛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多种类型自由贸易港区共同发展 | 第18-20页 |
4 青岛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必要性及优势 | 第20-25页 |
4.1 青岛保税港区转型的必要性 | 第20页 |
4.2 青岛保税港区转型的优势 | 第20-25页 |
4.2.1 政策优势 | 第21页 |
4.2.2 强大腹地经济 | 第21-23页 |
4.2.3 区内布局清晰 | 第23-24页 |
4.2.4 内陆保税功能区布局基本完成 | 第24-25页 |
5 青岛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5-31页 |
5.1 管理体制臃肿缺乏效率 | 第25-28页 |
5.1.1 各部委驻外机构缺乏协调机制 | 第25-26页 |
5.1.2 青岛保税港区部门设置臃肿 | 第26-28页 |
5.2 监管水平有待提高 | 第28-29页 |
5.3 产业发展方式需调整 | 第29-31页 |
5.3.1 区内发展方式有局限 | 第29-30页 |
5.3.2 区内企业技术含量低 | 第30-31页 |
6 青岛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对策分析 | 第31-44页 |
6.1 管理体制创新 | 第31-33页 |
6.2 产业多元化 | 第33-34页 |
6.3 重点扶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 第34-41页 |
6.3.1 现代金融业 | 第34-38页 |
6.3.2 第三方物流业 | 第38-39页 |
6.3.3 总部经济 | 第39-41页 |
6.4 监管制度改革 | 第41-44页 |
7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