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C轴取向晶化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3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阳极氧化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简介第14-18页
    1.3 阳极氧化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影响因素第18-21页
        1.3.1 电解液的 pH 值,氟离子的浓度和电解液的老化程度第18-19页
        1.3.2 阳极氧化电压第19-20页
        1.3.3 阳极氧化时间的影响第20页
        1.3.4 温度的影响第20-21页
    1.4 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制备的化学反应及其改性第21-28页
        1.4.1 阳极氧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第21-23页
        1.4.2 退火处理第23-25页
        1.4.3 贵金属沉积第25-26页
        1.4.4 半导体修饰第26-28页
    1.5 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应用第28-30页
        1.5.1 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第28-29页
        1.5.2 光(电)催化剂第29-30页
        1.5.3 其他方面的应用第30页
    1.6 本论文实验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第30-33页
第二章 c 轴取向晶化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及生长机理研究第33-55页
    2.1 引言第33-34页
    2.2 实验部分第34-37页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34-35页
        2.2.2 实验步骤第35-3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7-53页
        2.3.1 退火条件的探讨第37-39页
        2.3.2 电解液中水含量的探讨第39-41页
        2.3.3 电解液中氢氟酸的探讨第41-43页
        2.3.4 阳极氧化生长时间的探讨第43-45页
        2.3.5 c 轴取向晶化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表征和形成机理探讨第45-53页
    2.4 结论第53-55页
第三章 c 轴取向晶化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锂电池性能研究第55-65页
    3.1 引言第55-56页
    3.2 实验部分第56-59页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56-57页
        3.2.2 实验步骤第57-59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59-64页
        3.3.1 载流子浓度第59-60页
        3.3.2 阻抗测试第60-61页
        3.3.3 锂电池性能第61-64页
        3.3.4 真空退火 c 轴取向晶化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c-TNA)和空气退火无序取向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r-TNA)对比分析第64页
    3.4 结论第64-65页
第四章 c 轴取向晶化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电容性能研究第65-76页
    4.1 引言第65-67页
    4.2 实验部分第67-71页
        4.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67-68页
        4.2.2 实验步骤第68-7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1-75页
        4.3.1 载流子和阻抗第71页
        4.3.2 超级电容器性能第71-75页
    4.4 结论第75-76页
第五章 c 轴取向晶化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第76-84页
    5.1 引言第76-77页
    5.2 实验部分第77-80页
        5.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77-78页
        5.2.2 实验步骤第78-80页
    5.3 结果和讨论第80-83页
        5.3.1 不同退火条件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光学性能第80-81页
        5.3.2 不同退火条件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的光电催化性能第81-83页
    5.4 结论第83-84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6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所获奖项第96-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_f+Ti_p)/6061Al复合材料高温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研究
下一篇:化学浴沉积法制备透明导电氧化锌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