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3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阳极氧化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简介 | 第14-18页 |
1.3 阳极氧化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影响因素 | 第18-21页 |
1.3.1 电解液的 pH 值,氟离子的浓度和电解液的老化程度 | 第18-19页 |
1.3.2 阳极氧化电压 | 第19-20页 |
1.3.3 阳极氧化时间的影响 | 第20页 |
1.3.4 温度的影响 | 第20-21页 |
1.4 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制备的化学反应及其改性 | 第21-28页 |
1.4.1 阳极氧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 第21-23页 |
1.4.2 退火处理 | 第23-25页 |
1.4.3 贵金属沉积 | 第25-26页 |
1.4.4 半导体修饰 | 第26-28页 |
1.5 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应用 | 第28-30页 |
1.5.1 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器 | 第28-29页 |
1.5.2 光(电)催化剂 | 第29-30页 |
1.5.3 其他方面的应用 | 第30页 |
1.6 本论文实验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30-33页 |
第二章 c 轴取向晶化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及生长机理研究 | 第33-55页 |
2.1 引言 | 第33-3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4-37页 |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34-35页 |
2.2.2 实验步骤 | 第35-3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7-53页 |
2.3.1 退火条件的探讨 | 第37-39页 |
2.3.2 电解液中水含量的探讨 | 第39-41页 |
2.3.3 电解液中氢氟酸的探讨 | 第41-43页 |
2.3.4 阳极氧化生长时间的探讨 | 第43-45页 |
2.3.5 c 轴取向晶化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表征和形成机理探讨 | 第45-53页 |
2.4 结论 | 第53-55页 |
第三章 c 轴取向晶化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锂电池性能研究 | 第55-65页 |
3.1 引言 | 第55-5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6-59页 |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56-57页 |
3.2.2 实验步骤 | 第57-59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59-64页 |
3.3.1 载流子浓度 | 第59-60页 |
3.3.2 阻抗测试 | 第60-61页 |
3.3.3 锂电池性能 | 第61-64页 |
3.3.4 真空退火 c 轴取向晶化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c-TNA)和空气退火无序取向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r-TNA)对比分析 | 第64页 |
3.4 结论 | 第64-65页 |
第四章 c 轴取向晶化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电容性能研究 | 第65-76页 |
4.1 引言 | 第65-6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7-71页 |
4.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67-68页 |
4.2.2 实验步骤 | 第68-7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1-75页 |
4.3.1 载流子和阻抗 | 第71页 |
4.3.2 超级电容器性能 | 第71-75页 |
4.4 结论 | 第75-76页 |
第五章 c 轴取向晶化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76-84页 |
5.1 引言 | 第76-77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7-80页 |
5.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77-78页 |
5.2.2 实验步骤 | 第78-80页 |
5.3 结果和讨论 | 第80-83页 |
5.3.1 不同退火条件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光学性能 | 第80-81页 |
5.3.2 不同退火条件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的光电催化性能 | 第81-83页 |
5.4 结论 | 第83-84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所获奖项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