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道路养护机械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道路养护机械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2.3 沥青路面多功能综合养护车发展方向 | 第12-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沥青路面多功能综合养护车研发的可行性分析 | 第15-19页 |
2.1 课题来源 | 第15页 |
2.2 施工工艺可行性 | 第15-16页 |
2.3 经济可行性 | 第16-17页 |
2.4 市场需求分析 | 第17-1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沥青路面多功能综合养护车的系统设计 | 第19-39页 |
3.1 总体方案设计 | 第19-21页 |
3.1.1 沥青路面多功能综合养护车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 第19页 |
3.1.2 沥青路面多功能综合养护车设计目标 | 第19-20页 |
3.1.3 沥青路面多功能综合养护车的总体布置 | 第20-21页 |
3.2 各系统结构部件的选型与设计 | 第21-29页 |
3.2.1 底盘选取 | 第21-22页 |
3.2.2 切割机、破碎镐选型 | 第22-23页 |
3.2.3 挖掘机选型 | 第23-25页 |
3.2.4 破碎、搅拌系统设计 | 第25-27页 |
3.2.5 新料仓、新料斗设计 | 第27-28页 |
3.2.6 压路机选型 | 第28页 |
3.2.7 电控系统设计 | 第28-29页 |
3.3 底盘载荷分配分析 | 第29-31页 |
3.3.1 轴荷分配原则 | 第29页 |
3.3.2 满载状态下轴荷计算 | 第29-30页 |
3.3.3 空载状态下轴荷计算 | 第30-31页 |
3.4 行驶稳定性分析 | 第31-33页 |
3.4.1 满载状态下行驶稳定性分析 | 第31-33页 |
3.4.2 空载状态下行驶稳定性分析 | 第33页 |
3.5 操作稳定性分析 | 第33-35页 |
3.5.1 稳态方向稳定性分析 | 第34页 |
3.5.2 动态方向稳定性分析 | 第34-35页 |
3.6 造型设计 | 第35-37页 |
3.6.1 外观造型设计 | 第35-36页 |
3.6.2 典型工作状态表现 | 第36-3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关键部件有限元分析 | 第39-60页 |
4.1 沥青路面多功能综合养护车的三种极限工况分析 | 第39-40页 |
4.2 最大挖掘半径向后挖掘工况下关键部件分析 | 第40-48页 |
4.2.1 挖掘机底架受力分析 | 第41-44页 |
4.2.2 汽车底盘受力分析 | 第44-46页 |
4.2.3 整体模型受力分析 | 第46-48页 |
4.3 最大挖掘半径侧面挖掘工况下关键部件分析 | 第48-52页 |
4.3.1 挖掘机底架受力分析 | 第49-50页 |
4.3.2 汽车底盘受力分析 | 第50-51页 |
4.3.3 整体模型受力分析 | 第51-52页 |
4.4 单斗受力工况下关键部件分析 | 第52-57页 |
4.4.1 挖掘机底架受力分析 | 第53-55页 |
4.4.2 汽车底盘受力分析 | 第55-56页 |
4.4.3 整体模型受力分析 | 第56-57页 |
4.5 转移旧料状态受力分析 | 第57-58页 |
4.6 添加新料状态受力分析 | 第5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挖掘装置运动学及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60-76页 |
5.1 运动学分析 | 第60-66页 |
5.1.1 挖掘装置介绍 | 第60页 |
5.1.2 挖掘装置虚拟样机模型的导入 | 第60-61页 |
5.1.3 挖掘装置运动学仿真 | 第61-66页 |
5.2 动力学分析 | 第66-74页 |
5.2.1 挖掘阻力的理论计算 | 第67-72页 |
5.2.2 挖掘装置动力学仿真 | 第72-7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