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前言 | 第11-16页 |
1.1 精神健康素养的概念 | 第11-12页 |
1.2 精神健康素养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1 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 | 第12页 |
1.2.2 精神障碍的识别 | 第12-13页 |
1.2.3 对精神障碍的归因研究 | 第13页 |
1.2.4 对精神障碍的态度和病耻感研究 | 第13-14页 |
1.2.5 精神卫生知识的获得途径 | 第14-15页 |
1.2.6 求助方式的研究 | 第15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6-22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2.2 抽样方法及样本 | 第16页 |
2.2.1 抽样方法 | 第16页 |
2.2.2 调查样本 | 第16页 |
2.3 研究内容和工具 | 第16-17页 |
2.3.1 一般人口学特征 | 第16页 |
2.3.2 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 | 第16-17页 |
2.3.3 精神疾病有关态度问卷 | 第17页 |
2.3.4 常见精神障碍的认知问卷 | 第17页 |
2.4 调查过程 | 第17-18页 |
2.4.1 调查前准备 | 第17-18页 |
2.4.2 抽样框的确立 | 第18页 |
2.4.3 调查过程 | 第18页 |
2.5 质量控制 | 第18-19页 |
2.5.1 调查工具 | 第18页 |
2.5.2 调查人员 | 第18-19页 |
2.5.3 调查中的质量控制 | 第19页 |
2.5.4 数据录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第19页 |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19-20页 |
2.6.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9页 |
2.6.2 单因素分析 | 第19页 |
2.6.3 影响因素分析 | 第19-20页 |
2.7 分析指标、评分标准及分级标准 | 第20页 |
2.7.1 评分指标和分级标准 | 第20页 |
2.8 伦理学问题 | 第20-22页 |
3 结果 | 第22-35页 |
3.1 受访者社会人口学基本情况 | 第22-23页 |
3.2 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 | 第23-26页 |
3.2.1 精神卫生知识总体知晓情况 | 第23-24页 |
3.2.2 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水平的单因素分析 | 第24-25页 |
3.2.3 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 第25-26页 |
3.3 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情况 | 第26-30页 |
3.3.1 对待精神疾病态度的总体情况 | 第26-28页 |
3.3.2 对待精神疾病态度的单因素分析 | 第28-29页 |
3.3.3 对精神疾病的态度和精神卫生知识的相关分析 | 第29页 |
3.3.4 对精神疾病的态度的多因素分析 | 第29-30页 |
3.4 常见精神障碍的识别研究 | 第30-35页 |
3.4.1 对三种精神障碍的识别情况 | 第30-31页 |
3.4.2 案例答对题数的单因素分析 | 第31-33页 |
3.4.3 案例答对题数的多因素分析 | 第33-35页 |
4 讨论 | 第35-42页 |
4.1 农村社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研究 | 第35-38页 |
4.1.1 总体情况分析 | 第35-36页 |
4.1.2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38页 |
4.2 农村社区居民对待精神疾病的态度研究 | 第38-39页 |
4.2.1 总体情况分析 | 第38页 |
4.2.2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39页 |
4.3 农村社区居民对常见精神障碍的识别研究 | 第39-42页 |
4.3.1 总体识别情况分析 | 第39-40页 |
4.3.2 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2页 |
5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综述 | 第4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附录 | 第60-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