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言 | 第10-18页 |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1.1 选题缘由 | 第10页 |
1.1.2 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 研究意义、目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1.3.1 生态 | 第17页 |
1.3.2 生态思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恩格斯生态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 | 第18-24页 |
2.1 恩格斯生态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8-20页 |
2.1.1 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生态污染严重 | 第19页 |
2.1.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加速生态环境的恶化 | 第19-20页 |
2.2 恩格斯生态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 | 第20-24页 |
2.2.1 西方自然观 | 第20-21页 |
2.2.2 黑格尔自然哲学 | 第21-22页 |
2.2.3 费尔巴哈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 第24-38页 |
3.1 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4-33页 |
3.1.1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依存于自然界 | 第24-25页 |
3.1.2 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 | 第25-26页 |
3.1.3 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互动共生的 | 第26页 |
3.1.4 自然界的报复是人与自然关系对立的极端表现 | 第26-28页 |
3.1.5 实现两个和解是人类最高的价值目标 | 第28-29页 |
3.1.6 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问题的根源 | 第29-31页 |
3.1.7 发展科技、协调两种生产 | 第31-32页 |
3.1.8 对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实行变革 | 第32-33页 |
3.2 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特征 | 第33-38页 |
3.2.1 整体性 | 第33-35页 |
3.2.2 实践性 | 第35-36页 |
3.2.3 和谐性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38-43页 |
4.1 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理论价值 | 第38-39页 |
4.1.1 恩格斯生态思想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明方向 | 第38页 |
4.1.2 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供方法论和理论基础 | 第38-39页 |
4.2 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实践价值 | 第39-43页 |
4.2.1 为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指明了方向 | 第40页 |
4.2.2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 第40-41页 |
4.2.3 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