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生物材料学论文

高强度聚焦超声控制热敏硅质体内药物释放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26页
    1.1 课题背景第9-10页
    1.2 药物输送系统第10-20页
        1.2.1 脂质体第12-13页
        1.2.2 共聚物胶束第13-14页
        1.2.3 树枝状大分子第14-16页
        1.2.4 水凝胶第16-17页
        1.2.5 介孔二氧化硅第17-18页
        1.2.6 硅质体第18-20页
    1.3 HIFU 控制药物释放第20-24页
        1.3.1 HIFU 简介第20-21页
        1.3.2 HIFU 控制药物释放的机制第21-22页
        1.3.3 HIFU 控制药物释放的研究进展第22-24页
    1.4 课题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6-35页
    2.1 实验材料第26-29页
        2.1.1 实验试剂第26-27页
        2.1.2 化学合成所用溶剂的精制第27页
        2.1.3 实验仪器第27-28页
        2.1.4 实验所用细胞及动物品系第28-29页
    2.2 实验方法第29-35页
        2.2.1 有机-无机复合脂质分子(CFL)的合成第29-30页
        2.2.2 空白复合硅质体样品的制备第30页
        2.2.3 包载亲水性药物复合硅质体的制备第30-31页
        2.2.4 包封率、载药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31页
        2.2.5 Zeta 电位及粒子粒径分布情况表征第31页
        2.2.6 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第31-32页
        2.2.7 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试第32页
        2.2.8 各复合硅脂体的稳定性考察第32页
        2.2.9 细胞培养第32页
        2.2.10 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测试第32-33页
        2.2.11 细胞毒性试验第33页
        2.2.12 热敏硅质体的血液循环动力学实验第33页
        2.2.13 HIFU 体外药物释放实验第33-34页
        2.2.14 HIFU 体内药物释放实验第34-35页
第3章 复合硅质体的制备及表征第35-45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5-44页
        3.2.1 复合硅质体的制备第35-36页
        3.2.2 复合硅质体的粒径分布及表面 Zeta 电位第36-37页
        3.2.3 复合硅质体的稳定性研究第37-38页
        3.2.4 复合硅质体温度敏感性的研究第38-39页
        3.2.5 热敏硅质体包封率、载药量的测定第39-40页
        3.2.6 热敏硅质体的形态表征第40页
        3.2.7 热敏硅质体对组织细胞毒性的考察第40-41页
        3.2.8 热敏硅质体对免疫细胞毒性的考察第41-42页
        3.2.9 热敏硅质体的体内血液循环动力学第42-44页
    3.3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HIFU 控制热敏硅质体内药物释放的研究第45-51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5-50页
        4.2.1 HIFU 参数的优化第45-47页
        4.2.2 HIFU 体外控制药物释放的效果研究第47-48页
        4.2.3 HIFU 体内控制药物释放效果研究第48-50页
    4.3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2-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适应选择论看张爱玲自译《桂花蒸·阿小悲秋》
下一篇:斜角柔性针的非均匀介质穿刺模型及针体实时监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