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曲线连续箱梁桥二维温度梯度效应及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直线桥温度梯度效应研究现状与分析第10-12页
        1.2.1 国外现状分析第10-11页
        1.2.2 国内现状分析第11-12页
    1.3 曲线桥温度梯度效应研究现状与分析第12-13页
    1.4 存在的问题第13-14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15页
第二章 温度梯度作用及效应第15-27页
    2.1 温度梯度及相关规定第15-18页
        2.1.1 温度梯度第15-16页
        2.1.2 我国现行规范关于温度梯度的规定第16-18页
    2.2 温度梯度作用效应及特点第18页
    2.3 温度梯度效应分析理论及选用第18-26页
        2.3.1 经典理论第18-22页
        2.3.2 有限元分析理论第22-24页
        2.3.3 分析理论的选用第24-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温度梯度效应计算与分析第27-61页
    3.1 二维温度梯度模式第27-29页
        3.1.1 二维温度梯度模式Ⅰ第27-28页
        3.1.2 二维温度梯度模式Ⅱ第28页
        3.1.3 二维温度梯度模式Ⅲ第28-29页
    3.2 温度梯度效应计算第29-31页
        3.2.1 工程概况第29页
        3.2.2 坐标系的选取第29-30页
        3.2.3 计算参数第30页
        3.2.4 几何模拟第30-31页
        3.2.5 刚度模拟第31页
        3.2.6 边界条件第31页
    3.3 温度梯度效应影响分析第31-50页
        3.3.1 公路桥梁规范温度梯度作用第31-37页
        3.3.2 二维温度梯度模式Ⅰ作用第37-41页
        3.3.3 二维温度梯度模式Ⅱ作用第41-46页
        3.3.4 二维温度梯度模式Ⅲ作用第46-50页
    3.4 温度梯度效应对比分析第50-58页
        3.4.1 位移第51-53页
        3.4.2 支反力第53-55页
        3.4.3 应力第55-58页
    3.5 设计温度梯度建议第58-59页
    3.6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四章 基于二维温度梯度作用的结构设计方法第61-71页
    4.1 钢筋设计第61-62页
    4.2 支座布置第62-70页
        4.2.1 全抗扭支撑体系第62-65页
        4.2.2 点铰支撑体系第65-70页
    4.3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结论第71-72页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项目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盐湖区高速公路盐渍化软土地基沉降规律研究
下一篇:典型钝体主梁断面涡激振动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