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临床研究 | 第13-46页 |
1 资料及方法 | 第13-19页 |
1.1 调查对象的选择 | 第13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13-14页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3页 |
1.2.2 中医证型选择及诊断标准 | 第13-14页 |
1.3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第14-15页 |
1.3.1 纳入标准 | 第14页 |
1.3.2 排除标准 | 第14-15页 |
1.3.3 中止和撤出问卷调查的标准 | 第15页 |
1.4 SF-36 量表内容及结构 | 第15-16页 |
1.5 改良的Kupper-man量表 | 第16页 |
1.6 方法 | 第16-19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6.1.1 调查表 | 第16-17页 |
1.6.1.2 调查表的观察项目 | 第17页 |
1.6.1.3 样本量的确定 | 第17页 |
1.6.2 临床调查的实施 | 第17-18页 |
1.6.3 伦理问题 | 第18页 |
1.6.4 中医证型的诊断 | 第18页 |
1.6.5 统计方法 | 第18-19页 |
2 结果 | 第19-36页 |
2.1 一般情况 | 第19-26页 |
2.1.1 年龄分布 | 第19页 |
2.1.2 病程分布 | 第19-20页 |
2.1.3 职业分布 | 第20-21页 |
2.1.4 文化程度分布 | 第21-22页 |
2.1.5 孕产次分布 | 第22-24页 |
2.1.6 236 例PMS患者月经情况分布 | 第24-25页 |
2.1.7 236 例PMS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分布 | 第25-26页 |
2.2 PMS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 第26-31页 |
2.2.1 PM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 第26-27页 |
2.2.2 236 例PMS患者中医证型的年龄的分布 | 第27页 |
2.2.3 236 例PMS患者各中医证型的病程的分布 | 第27-28页 |
2.2.4 236 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各中医证型的职业分布 | 第28-29页 |
2.2.5 236 例PMS患者中医证型的文化程度分布 | 第29页 |
2.2.6 236 例PMS患者各中医证型的Kupper-man评分程度分布 | 第29-30页 |
2.2.7 236 例PMS患者中医证型与总妊娠次数的分布 | 第30页 |
2.2.8 236 例PMS患者中医证型与流产次数的分布 | 第30-31页 |
2.3 PMS患者生命质量分布 | 第31-32页 |
2.4 236 例PMS患者Kupper-man评分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 | 第32-33页 |
2.5 PMS患者中医证型与生命质量的关系分析 | 第33-36页 |
2.5.1 PMS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 | 第33页 |
2.5.2 PMS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生命质量比较 | 第33-34页 |
2.5.3 PMS患者中肝肾阴虚型生命质量低于其他中医证型的检验 | 第34-36页 |
3 讨论 | 第36-46页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第36-38页 |
3.1.1 年龄与本病的关系 | 第36页 |
3.1.2 病程与本病的关系 | 第36页 |
3.1.3 职业与本病的关系 | 第36-37页 |
3.1.4 文化程度与本病的关系 | 第37页 |
3.1.5 孕产次与本病的关系及围绝经期综合征证型的关系 | 第37页 |
3.1.6 PMS患者的月经失调 | 第37-38页 |
3.2 PMS患者的生命质量分析 | 第38-40页 |
3.2.1 PMS患者的生命质量状况的分析 | 第38页 |
3.2.2 PMS患者生命质量各维度的变化 | 第38-40页 |
3.2.2.1 PMS患者在生理功能维度上的影响 | 第38页 |
3.2.2.2 PMS患者在生理职能维度上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2.3 PMS患者在躯体疼痛维度上的影响 | 第39页 |
3.2.2.4 PMS患者在一般健康维度上的影响 | 第39页 |
3.2.2.5 PMS患者在社会功能维度上的影响 | 第39页 |
3.2.2.6 PMS患者在情感职能与精神健康2个维度上的影响 | 第39页 |
3.2.2.7 PMS患者在活力维度上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 PMS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以及中医证型的分析 | 第40-42页 |
3.3.1 PMS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 | 第40页 |
3.3.2 PMS患者的中医证型的分析 | 第40-42页 |
3.3.2.1 肝肾阴虚证型是PMS的主要证型 | 第40-41页 |
3.3.2.2 肾阳虚型、肾阴阳俱虚型、心脾两虚型的分析 | 第41-42页 |
3.4 PMS患者的各中医证型与生命质量的关系分析 | 第42-43页 |
3.4.1 PMS患者的4种证型心理健康下降均明显于生理健康 | 第42页 |
3.4.2 PMS患者的4种证型的生命质量 | 第42-43页 |
3.4.2.1 肝肾阴虚的PMS患者的GH、VT、MH、RE均明显降低 | 第42页 |
3.4.2.2 肾阳虚型的PMS患者的生命质量 | 第42-43页 |
3.4.2.3 肾阴阳俱虚型的PMS患者的生命质量 | 第43页 |
3.4.2.4 心脾两虚型的PMS患者的生命质量 | 第43页 |
3.5 PMS患者的防治 | 第43-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综述 | 第52-62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1:知情同意书 | 第62-63页 |
附录 2: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表 | 第63-66页 |
附录 3: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证型调查表 | 第66-68页 |
附录 4:改良Kupper-man评分 | 第68-69页 |
附录 5:生命质量评分量表SF-36 与术语解释 | 第69-74页 |
附录 6:在校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