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五官科论文--眼科论文

泪道阻塞性疾病的中医认识与患者解剖参数测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中英文缩略语表第11-12页
引言第12-15页
1.研究对象第15-16页
    1.1 数据来源及收集第15页
    1.2 研究对象选择第15-16页
        1.2.0 诊断标准第15页
        1.2.1 纳入标准第15页
        1.2.2 排除标准第15-16页
2.研究方法第16-20页
    2.1 资料收集第16-17页
        2.1.1 病史采集第16页
        2.1.2 眼前节检查第16页
        2.1.3 泪道冲洗检查第16-17页
    2.2 设备材料选择第17页
    2.3 CT泪道造影第17-18页
    2.4 CT扫描图像的处理第18-19页
        2.4.1 泪道情况观察第18页
        2.4.2 鼻泪管研究指标数据测量第18-19页
    2.5 统计方法第19-20页
3.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第20-36页
    3.1 一般情况分析第20-24页
        3.1.1 性别分布情况第20页
        3.1.2 年龄分布基本情况第20-21页
        3.1.3 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第21-22页
        3.1.4 患病眼别分布情况第22-23页
        3.1.5 不同性别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第23页
        3.1.6 不同性别患者在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第23-24页
        3.1.7 不同性别患者在患病眼别的分布情况第24页
    3.2 疾病分类第24-26页
        3.2.1 所有患者患病类型分布情况第24-25页
        3.2.2 不同类型疾病在眼别上的分布情况第25-26页
    3.3 鼻泪管口径第26-29页
        3.3.1 双眼鼻泪管口径值第26-27页
        3.3.2 鼻泪管上、中、下口径值第27页
        3.3.3 不同性别患者的鼻泪管口径第27页
        3.3.4 不同年龄段患者鼻泪管口径第27-28页
        3.3.5 患病眼与非患病眼的鼻泪管管径情况第28-29页
    3.4 鼻中隔偏曲第29-31页
        3.4.1 鼻中隔偏曲基本情况第29页
        3.4.2 不同性别患者鼻中隔偏曲与否分析第29-30页
        3.4.3 不同性别患者鼻中隔左右偏曲情况第30页
        3.4.4 鼻中隔偏曲与患病眼别情况分析第30页
        3.4.5 鼻中隔偏曲与鼻泪管疾病患病眼别情况分析第30-31页
    3.5 鼻泪管走形与鼻底平面夹角第31-35页
        3.5.1 鼻泪管与鼻底平面夹角的基本情况第31-32页
        3.5.2 不同性别患者夹角分布情况第32页
        3.5.3 夹角段的分布情况第32-33页
        3.5.4 不同性别患者在各夹角段分布情况第33页
        3.5.5 患病眼与非患病眼夹角的分布情况第33-34页
        3.5.6 夹角在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第34页
        3.5.7 鼻泪管特殊走形第34-35页
    3.6 鼻泪管口径与鼻泪管与鼻底平面夹角关系第35页
    3.7 关键因素分析第35-36页
4.结果第36-37页
5.讨论第37-49页
    5.1 中医对泪道阻塞性疾病的认识第37-39页
        5.1.1 泪液的生成与运行第37页
        5.1.2 泪道疾病的中医病名第37-38页
        5.1.3 中医对疾病发病年龄与性别的认识第38-39页
    5.2 鼻泪管的现代研究现状第39-40页
        5.2.1 鼻泪管的相关解剖学特点第39页
        5.2.2 鼻泪管的检查方式第39-40页
    5.3 泪道阻塞疾病一般影响因素分析第40-43页
        5.3.1 性别第40-41页
        5.3.2 年龄第41-42页
        5.3.3 疾病构成分析第42-43页
    5.4 鼻泪管解剖与疾病的关系分析第43-46页
        5.4.1 鼻泪管管径大小第43-44页
        5.4.2 鼻泪管最小管径第44-45页
        5.4.3 鼻泪管管径与年龄第45页
        5.4.4 性别与鼻泪管管径第45-46页
    5.5 鼻泪管与鼻底平面的夹角第46-47页
    5.6 鼻泪管与鼻底平面角度的临床应用第47页
    5.7 鼻中隔偏曲与疾病关系分析第47-48页
    5.8 鼻中隔偏曲在临床中的应用第48页
    5.9 本研究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第48-49页
6.结论第49-50页
7.问题与展望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8页
附件1:综述第58-66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附件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病证结合观察芪明颗粒加味干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眼肾损害的临床疗效
下一篇: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型与生命质量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