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8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8-20页 |
2 国内外研究相关综述 | 第20-26页 |
2.1 科技成果融资方式的相关研究 | 第20-23页 |
2.2 科技成果转化风险的相关研究 | 第23-24页 |
2.3 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的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2.4 研究述评 | 第25-26页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26-38页 |
3.1 理论分析 | 第26-33页 |
3.1.1 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现状 | 第26-28页 |
3.1.2 融资方式对科技成果转化风险的影响 | 第28-30页 |
3.1.3 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对融资方式与转化风险的调节作用 | 第30-33页 |
3.2 模型构建 | 第33页 |
3.3 研究假设 | 第33-36页 |
3.3.1 内源融资对科技成果转化风险的影响方面 | 第33-34页 |
3.3.2 外源融资对科技成果转化风险的影响方面 | 第34页 |
3.3.3 产业化程度对融资方式与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34-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4 研究设计与预试问卷分析 | 第38-46页 |
4.1 变量的测量 | 第38-40页 |
4.1.1 科技成果融资方式的测量 | 第38-39页 |
4.1.2 科技成果转化风险的测量 | 第39页 |
4.1.3 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的测量 | 第39-40页 |
4.2 预试问卷设计与分析 | 第40-44页 |
4.2.1 预试问卷设计 | 第40-41页 |
4.2.2 预设问卷的独立样本分析 | 第41-42页 |
4.2.3 预设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42-44页 |
4.2.4 预设问卷的效度分析 | 第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5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46-62页 |
5.1 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 | 第46-48页 |
5.1.1 数据收集 | 第46页 |
5.1.2 样本描述 | 第46-48页 |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8-50页 |
5.2.1 正态分布检验 | 第48页 |
5.2.2 信度检验 | 第48-49页 |
5.2.3 效度检验 | 第49-50页 |
5.3 因子分析 | 第50-52页 |
5.3.1 融资方式的因子分析 | 第50-51页 |
5.3.2 科技成果转化风险的因子分析 | 第51-52页 |
5.4 相关分析 | 第52页 |
5.5 回归分析 | 第52-56页 |
5.5.1 融资方式对技术风险的回归分析 | 第53-54页 |
5.5.2 融资方式对市场风险的回归分析 | 第54-55页 |
5.5.3 融资方式对知识产权风险的回归分析 | 第55页 |
5.5.4 融资方式对可替代性风险的回归分析 | 第55-56页 |
5.5.5 融资方式对市场预测风险的回归分析 | 第56页 |
5.5.6 融资方式对市场竞争风险的回归分析 | 第56页 |
5.6 调节效应的检验 | 第56-59页 |
5.6.1 市场规模对融资方式与科技成果转化风险的调节效应 | 第57-58页 |
5.6.2 市场占有率对融资方式与科技成果转化风险的调节效应 | 第58-59页 |
5.7 检验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2-6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63-64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附录 | 第72-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