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式家庭治疗介入婚姻危机的实务过程探索--以深圳市L社区某个案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绪论 | 第9-17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2、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相关文献研究 | 第10-13页 |
1、国内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2、国外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无结构式访谈法 | 第13页 |
2、参与式观察法 | 第13-14页 |
3、行动研究法 | 第14页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1、婚姻危机 | 第14页 |
2、家庭结构 | 第14页 |
3、家庭子系统 | 第14-15页 |
(五)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1、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 | 第15页 |
2、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 第15-17页 |
二、婚姻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 第17-23页 |
(一)婚姻危机产生的原因 | 第17-20页 |
1、宏观原因 | 第17-18页 |
2、微观原因 | 第18-20页 |
(二)婚姻危机产生的影响 | 第20-23页 |
1、对夫妻双方的影响 | 第20-21页 |
2、对孩子的影响 | 第21页 |
3、对双方家庭的影响 | 第21-22页 |
4、对社会的影响 | 第22-23页 |
三、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可行性及优势分析 | 第23-26页 |
(一)可行性分析 | 第23-24页 |
1、婚姻危机解决的需求 | 第23页 |
2、社会工作在婚姻危机领域发展的需要 | 第23-24页 |
(二)优势分析 | 第24-26页 |
1、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优势 | 第24-25页 |
2、社会工作专业自身的优势 | 第25-26页 |
四、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在婚姻危机中的应用 | 第26-36页 |
(一)接案 | 第26-27页 |
1、案主基本情况 | 第26页 |
2、案主需求评估 | 第26-27页 |
(二)个案目标和介入计划制定 | 第27-28页 |
1、服务目标 | 第27-28页 |
2、工作计划 | 第28页 |
(三)个案介入的过程 | 第28-34页 |
1、拓展家庭对问题的建构 | 第28-30页 |
2、探讨维持症状的家庭互动模式 | 第30-32页 |
3、探索重要家庭成员的过去对现在的影响 | 第32-33页 |
4、探索相关的改变模式 | 第33-34页 |
(四)结案与评估 | 第34-36页 |
1、效果评估 | 第34-35页 |
2、过程评估 | 第35-36页 |
五、基于实务的反思与建议 | 第36-42页 |
(一)基于实务的反思 | 第36-38页 |
1、理论应用的反思 | 第36-37页 |
2、技巧应用的反思 | 第37页 |
3、过程的反思 | 第37-38页 |
(二)建议 | 第38-42页 |
1、加强社会工作者的婚姻辅导功能 | 第38-39页 |
2、创建婚姻危机干预中心 | 第39-40页 |
3、发挥社会工作者的政策倡导功能 | 第40-41页 |
4、推进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本土化过程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A | 第46-51页 |
附录B | 第51-52页 |
附录C | 第52-54页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