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社区志愿者队伍培育的实务探索--以D社区交通志愿者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一、绪论第10-20页
    (一) 选题背景第10-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4页
        1、国内相关研究第11-13页
        2、国外相关研究第13-14页
    (三)研究意义第14-15页
        1、理论意义第14-15页
        2、现实意义第15页
    (四)概念界定第15-16页
        1、社区第15-16页
        2、志愿者第16页
        3、社区交通志愿者第16页
    (五) 理论基础第16-17页
    (六) 研究方法第17-20页
        1、参与式观察法第17页
        2、无结构式访谈法第17-20页
二、D社区志愿者现状及问题第20-23页
    (一)D社区基本情况第20页
    (二)D社区志愿者的现状第20页
    (三)D社区志愿者队伍存在的问题第20-23页
        1、社区志愿者素质水平不高第21页
        2、社区志愿者结构单一第21页
        3、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热情不高第21页
        4、社区志愿服务领域较为狭窄第21-22页
        5、社区志愿者队伍管理机制不健全第22-23页
三、服务方案设计第23-26页
    (一)理论基础第23页
    (二)服务目标第23页
        1、总目标第23页
        2、具体目标第23页
    (三)服务思路第23-24页
    (四)服务介入策略第24-26页
四、社区交通志愿者队伍培育——社区交通志愿者招募第26-28页
    (一)社区交通志愿者招募准备第26页
    (二)社区交通志愿者的招募第26-27页
    (三) 总结第27-28页
五、社区交通志愿者培育方式之一——义工培训第28-31页
    (一)第一次培训——“我是志愿者”第28-29页
        1、培训目标第28页
        2、培训过程第28页
        3、总结第28-29页
    (二)第二次培训——“交通规则我知道”第29-30页
        1、培训目标第29页
        2、培训过程第29页
        3、总结第29-30页
    (三)第三次培训——“手拉手,义起走”第30-31页
        1、培训目标第30页
        2、培训过程第30页
        3、总结第30-31页
六、社区交通志愿者培育方式之二——小组工作第31-43页
    (一)小组工作背景第31页
    (二)小组理论架构第31-32页
    (三)小组目的与目标第32页
        1、小组目的第32页
        2、小组目标第32页
    (四)小组特征第32页
    (五)小组活动过程第32-40页
        1、第一节小组活动——“嗨,你好”第32-34页
        2、第二节小组活动——“你知,我知”第34-35页
        3、第三节小组活动过程——“这些你知道么?”第35-37页
        4、第四节小组活动——“今天你做了么”第37-39页
        5、第五节小组活动——“我们一起来”第39-40页
    (六)小组评估第40-43页
        1、小组过程评估第40-41页
        2、小组效果评估第41-43页
七、总结与反思第43-50页
    (一) 社工介入社区交通志愿者培育的成效反思第43-45页
        1、社工介入社区交通志愿者培育的成效第43-44页
        2、社工介入社区志愿者培育的经验总结第44-45页
    (二) 社工介入社区交通志愿者培育的不足第45-46页
        1、社区志愿者人员结构单一第46页
        2、社工和社区志愿者之间缺少沟通交流第46页
        3、社区居民对加入社区志愿者愿望不强烈第46页
    (三) 对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反思第46-48页
        1、对社会工作理论的反思第46-47页
        2、对社会工作方法的反思第47-48页
    (四) 对社区志愿者培育的建议第48-50页
        1、加大对社区志愿者的宣传第48页
        2、进一步完善社区志愿者管理机制第48-49页
        3、加强社工与社区志愿者的沟通交流第49页
        4、建立登记注册制度第49-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一)著作类第51页
    (二)期刊文章第51-52页
    (三)学术论文第52页
    (四)外文文献第52-53页
附录A第53-54页
附录B第54-55页
个人简历第55-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研究
下一篇:结构式家庭治疗介入婚姻危机的实务过程探索--以深圳市L社区某个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