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导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刑事审判公开与网络传媒 | 第12-29页 |
第一节 刑事审判的网络公开 | 第12-17页 |
一、刑事审判信息公开 | 第12-13页 |
二、刑事审判程序公开 | 第13-15页 |
三、刑事审判结果公开 | 第15-17页 |
第二节 网络传媒期待刑事审判公开新突破 | 第17-29页 |
一、“旁听证”与“安排旁听” | 第17-21页 |
二、庭审记录、摄像(拍照)、录音和录像问题 | 第21-26页 |
三、通过判决书实现刑事审判的“深度公开” | 第26-29页 |
第二章 刑事审判网络公开的正面效果与负面效应 | 第29-40页 |
第一节 刑事审判网络传媒公开的正面效果 | 第29-37页 |
一、网络公开的刑事审判案件更有利于体现审判公开的内涵 | 第30-31页 |
二、网络公开的刑事审判案件更有利于实现审判公正 | 第31-33页 |
三、网络公开的刑事审判案件更有利于防止错案发生 | 第33-35页 |
四、网络公开的刑事审判案件更有利于普法宣传 | 第35-37页 |
第二节 刑事审判网络传媒公开的负面效应 | 第37-40页 |
一、网络传媒对刑事审判公开信息的真假难定性 | 第37-38页 |
二、网络传媒中刑事审判言论的易受操纵性 | 第38-39页 |
三、网络传媒中对刑事审判态度的倾向性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正确厘定网络传媒与刑事审判公开两者间的关系 | 第40-52页 |
第一节 大力推进新闻立法,明确信息散布者权利责任 | 第40-43页 |
一、大力推进新闻立法 | 第40-42页 |
二、明确信息散布者的权利责任 | 第42-43页 |
第二节 保障公民言论自由,惩处谣言捏造行为 | 第43-45页 |
一、保障公民言论自由 | 第43-44页 |
二、惩处谣言捏造者 | 第44-45页 |
第三节 促进刑事审判网络公开,既关注网络舆情又免受干扰 | 第45-50页 |
一、促进刑事审判网络公开 | 第45-46页 |
二、关注网络舆情,但应免受干扰 | 第46-50页 |
第四节 提升法律道德素养,净化网络语言环境 | 第50-52页 |
一、提升网络传媒及网民的法律道德素养 | 第50页 |
二、大力提倡文明发言,净化网络舆论环境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