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外资并购安全审查的定义和必要性 | 第12-18页 |
第一节 国家安全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国家安全与经济安全的关系 | 第13页 |
第三节 外资并购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第四节 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一、国家主权原则 | 第14页 |
二、外资并购与国家利益的保护 | 第14-15页 |
三、国家安全审查与其它平衡防御手段的比较 | 第15-16页 |
第五节 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的目的性与必要性 | 第16-18页 |
一、保障本国的国家安全利益 | 第16-17页 |
二、平衡吸引外资与限制外资利益 | 第17页 |
三、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美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体制介绍 | 第18-38页 |
第一节 立法背景 | 第18-22页 |
一、七十年代外资并购潮导致的国家利益保护论争 | 第18-19页 |
二、80年代跨国并购潮中的日本威胁 | 第19-21页 |
三、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建立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法律渊源 | 第22-35页 |
一、《埃克森—佛罗里奥修正案》与《外国人兼并、收购和接管规则》 | 第22-34页 |
二、FINSA | 第34-35页 |
三、与国家安全有关的其他法律 | 第35页 |
第三节 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中的法律关系 | 第35-38页 |
一、"三权分立"导致国会在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中的特殊角色 | 第36-37页 |
二、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特点 | 第37-38页 |
第三章 中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问题的现状 | 第38-46页 |
第一节 徐工凯雷案的介绍与分析 | 第38-42页 |
一、历史背景 | 第39-40页 |
二、凯雷相对其他投资者的优势 | 第40-41页 |
三、并购带来的风险---恶意并购的界定 | 第41-42页 |
第二节 现行法律法规解决国家安全问题的局限性 | 第42-44页 |
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 | 第42页 |
二、《外国投资者境内企业暂行规定》 | 第42-43页 |
三、《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 第43页 |
四、《反垄断法》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制度性障碍 | 第44-46页 |
一、战略概念模糊 | 第44页 |
二、审查阶段缺失 | 第44页 |
三、监管机构的混乱和低效 | 第44-45页 |
四、行业协会不成熟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我国制度的完善 | 第46-53页 |
第一节 指导性原则 | 第46-48页 |
一、合理性原则 | 第46-47页 |
二、正当程序原则 | 第47页 |
三、系统化原则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48-53页 |
一、立法体系 | 第48-49页 |
二、审查主体 | 第49页 |
三、审查内容 | 第49-50页 |
四、审查程序 | 第50-52页 |
五、对外资并购的事后监督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后记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