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NO供体和乏氧抗癌药物共转运纳米递送系统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略词第14-1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20页
    1 声动力治疗(SDT)第15-16页
    2 中空介孔二氧化钛纳米粒(HMTNPs)第16页
    3 一氧化氮(NO)第16-17页
    4 替扎拉明(TPZ)第17页
    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的概述第17-20页
第二章 TPZ/HMTNPs-SNO纳米递送系统的制备与表征第20-38页
    1 仪器与试剂第20-21页
        1.1 仪器第20-21页
        1.2 试剂第21页
    2 实验方法第21-26页
        2.1 TPZ/HMTNPs-SNO纳米递送系统的构建第21-22页
            2.1.1 合成中空介孔二氧化钛(HMTNPs)第21-22页
            2.1.2 合成巯基化的中空介孔二氧化钛(HMTNPs-SH)第22页
            2.1.3 合成纳米载体HMTNPs-SNO第22页
            2.1.4 合成肿瘤靶向纳米递送系统TPZ/HMTNPs-SNO第22页
        2.2 TPZ/HMTNPs-SNO纳米递送系统的表征第22-23页
            2.2.1 电镜(TEM、HAADF-STEM)和EDS元素分析第22-23页
            2.2.2 X射线衍射(XRD)第23页
            2.2.3 红外光谱扫描(FT-IR)第23页
            2.2.4 紫外可见光谱扫描(UV-Vis)第23页
            2.2.5 N_2吸附脱附曲线(BET)第23页
            2.2.6 TPZ/HMTNPs-SNO纳米递送系统的电位测定第23页
        2.3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TPZ的含量第23-24页
            2.3.1 TPZ标准曲线的建立第23-24页
            2.3.2 准确度实验第24页
            2.3.3 精密度实验第24页
        2.4 TPZ/HMTNPs-SNO纳米递送系统载药量的测定第24页
        2.5 载体与原料药的比例不同对载药量的影响第24页
        2.6 TPZ/HMTNPs-SNO纳米递送系统的稳定性实验第24-25页
        2.7 TPZ/HMTNPs-SNO纳米递送系统的体外释药实验第25页
        2.8 载体HMTNPs-SNO在超声作用下产生ROS的检测第25页
        2.9 载体HMTNPs-SNO在超声作用下产生的NO的含量测定第25-26页
        2.10 载体HMTNPs-SNO的体外超声实验第26页
        2.11 统计学分析第26页
    3 结果与讨论第26-37页
        3.1 TEM、HAADF-STEM和EDS第26-28页
            3.1.1 TEM和HAADF-STEM第26-27页
            3.1.2 能谱(EDS)分析第27-28页
        3.2 X射线衍射(XRD)第28页
        3.3 红外光谱扫描(FT-IR)第28-29页
        3.4 紫外可见光谱扫描(UV-Vis)第29页
        3.5 N_2吸附脱附曲线(BET)第29-30页
        3.6 TPZ/HMTNPs-SNO纳米递送系统的电位测定第30-31页
        3.7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TPZ的含量第31-32页
            3.7.1 TPZ标准曲线的建立第31-32页
            3.7.2 准确度实验第32页
            3.7.3 精密度实验第32页
        3.8 载体与原料药的比例不同对载药量的影响第32-33页
        3.9 TPZ/HMTNPs-SNO纳米递送系统的稳定性实验第33页
        3.10 TPZ/HMTNPs-SNO纳米递送系统的体外释药实验第33-34页
        3.11 载体HMTNPs-SNO在超声作用下产生ROS的检测第34-35页
        3.12 载体HMTNPs-SNO在超声作用下产生的NO的含量测定第35-36页
        3.13 载体HMTNPs-SNO的体外超声实验第36-37页
    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TPZ/HMTNPs-SNO纳米递送系统的细胞学研究第38-52页
    1 仪器与试剂第38-40页
        1.1 仪器第38-39页
        1.2 试剂第39页
        1.3 主要相关试剂的配制第39-40页
    2 实验方法第40-45页
        2.1 细胞培养第40-42页
            2.1.1 灭菌第40页
            2.1.2 细胞复苏第40-41页
            2.1.3 细胞传代第41页
            2.1.4 细胞冻存第41页
            2.1.5 细胞计数第41-42页
        2.2 MCF-7细胞内ROS和NO的检测第42-43页
            2.2.1 细胞水平上定性检测ROS和NO的第42-43页
            2.2.2 细胞水平上定量检测ROS和NO第43页
        2.3 SRB法检测肿瘤靶向纳米递送系统对MCF-7细胞生长的影响第43-44页
            2.3.1 磺酰罗丹明B(SRB)染色法第43-44页
            2.3.2 HMTNPs-SNO对MCF-7细胞的毒性研究第44页
            2.3.3 原料药TPZ对MCF-7细胞的毒性研究第44页
            2.3.4 TPZ/HMTNPs-SNO纳米递送系统对MCF-7细胞的毒性研究第44页
        2.4 TPZ/HMTNPs-SNO纳米递送系统的细胞凋亡实验第44-45页
        2.5 统计学分析第45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5-50页
        3.1 细胞水平上定性检测ROS和NO第45-46页
        3.2 细胞水平上定量检测ROS和NO第46-47页
        3.3 SRB法检测TPZ/HMTNPs-SNO纳米递送系统的毒性研究第47-49页
            3.3.1 HMTNPs-SNO对MCF-7细胞的毒性研究第47-48页
            3.3.2 原料药TPZ对MCF-7细胞的毒性研究第48页
            3.3.3 TPZ/HMTNPs-SNO纳米递送系统对MCF-7细胞的毒性研究第48-49页
        3.4 TPZ/HMTNPs-SNO纳米递送系统的细胞凋亡实验第49-50页
    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TPZ/HMTNPs-SNO纳米递送系统的体内研究第52-69页
    1 仪器与试剂第52-53页
        1.1 仪器第52-53页
        1.2 试剂第53页
        1.3 实验动物第53页
    2 实验方法第53-57页
        2.1 MCF-7细胞培养第53页
        2.2 MCF-7荷瘤裸鼠模型的建立第53-54页
        2.3 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的特性研究第54页
        2.4 载体HMTNPs-SNO的体内超声成像研究第54页
        2.5 荷瘤小鼠体内ROS和NO的检测第54-55页
        2.6 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的乏氧和CD34检测第55页
        2.7 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的HIF-1α检测第55页
        2.8 TPZ/HMTNPs-SNO纳米递送系统的裸鼠体内药效学研究第55-57页
            2.8.1 荷瘤小鼠的体重变化第55-56页
            2.8.2 TPZ/HMTNPs-SNO纳米递送系统的抗肿瘤活性第56页
            2.8.3 荷瘤小鼠肿瘤和各器官组织的H&E染色第56页
            2.8.4 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的TUNEL染色第56页
            2.8.5 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的PCNA抗体染色第56-57页
        2.9 统计学分析第57页
    3 结果与讨论第57-67页
        3.1 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的特性研究第57-58页
        3.2 载体HMTNPs-SNO的体内超声成像研究第58-59页
        3.3 荷瘤小鼠体内ROS和NO的检测第59-60页
        3.4 肿瘤组织的乏氧和CD34检测第60页
        3.5 肿瘤组织的HIF-1α检测第60-61页
        3.6 荷瘤小鼠的机能和体重变化第61-62页
        3.7 TPZ/HMTNPs-SNO纳米递送系统的抗肿瘤活性第62-63页
        3.8 荷瘤小鼠肿瘤和各器官组织的H&E染色第63-65页
            3.8.1 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的H&E染色第63-64页
            3.8.2 荷瘤小鼠肿瘤各器官组织的H&E染色第64-65页
        3.9 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的TUNEL染色第65-66页
        3.10 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的PCNA抗体染色第66-67页
    4 本章小结第67-69页
全文总结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个人简介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肿瘤细胞触发—激活式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维拉帕米增强SW620/Ad300细胞对紫杉醇敏感性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