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1页 |
1 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中“中和”思想的基本内涵 | 第11-16页 |
1.1 音乐的内容表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第11-13页 |
1.2 音乐的形式构成:和而不同,同则不继 | 第13-15页 |
1.3 音乐的最高审美准则—和 | 第15-16页 |
2 儒家“中和”音乐思想对唐朝琵琶艺术文化的影响 | 第16-20页 |
2.1 唐朝琵琶艺术文化的基本概况 | 第16-17页 |
2.2 “中和”音乐思想对唐朝音乐文化的主要影响 | 第17-20页 |
2.2.1 多元文化下的“乐和—人和—政和” | 第17-19页 |
2.2.2 艺术情感与社会政治理想的高度协调 | 第19-20页 |
3. “中和”音乐美学思想影响下的唐朝琵琶艺术文化的基本特点 | 第20-34页 |
3.1 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 第20-22页 |
3.1.1 雅俗共赏 | 第20-22页 |
3.2 胡汉融合 | 第22-34页 |
3.2.1 题材的文学性 | 第24-26页 |
3.2.2 “技”与“道”的高度统一性 | 第26-28页 |
3.2.3 基于唐诗文相关琵琶艺术的描述看儒家“中和”思想的具体体现 | 第28-34页 |
3.2.3.1 形神兼备的表现 | 第28-30页 |
3.2.3.2 虚实相生的意境 | 第30-32页 |
3.2.3.3 委婉曲折的情感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