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能论文

双通道相变蓄热池蓄热/放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8-18页
    1.1 能源利用现状第8-12页
        1.1.1 化石能源第8-10页
        1.1.2 新能源第10-12页
    1.2 相变潜热储存技术发展现状第12-16页
        1.2.1 相变材料现状及发展第12-14页
        1.2.2 相变蓄热装置的现状及发展第14-16页
    1.3 论文的提出第16-18页
第2章 相变蓄热池的评价体系第18-26页
    2.1 概述第18页
    2.2 性能指标第18-25页
        2.2.1 传热曲线第19-21页
        2.2.2 容量第21-22页
        2.2.3 传热功率第22-23页
        2.2.4 能量密度第23-25页
        2.2.5 循环稳定特性第25页
    2.3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卧式相变蓄热池的实验研究第26-50页
    3.1 实验设备与实验方法第26-34页
        3.1.1 实验设备第26-33页
        3.1.2 实验方法第33-34页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4-49页
        3.2.1 典型放热特性第34-36页
        3.2.2 典型蓄热特性第36-37页
        3.2.3 本工况实验特性第37-39页
        3.2.4 传热功率第39-40页
        3.2.5 传热曲线第40-45页
        3.2.6 容量及能量密度第45-49页
    3.3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立式相变蓄热池的实验研究第50-70页
    4.1 实验设备与实验方法第50-53页
        4.1.1 实验设备第50-52页
        4.1.2 实验方法第52-53页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3-66页
        4.2.1 典型放热特性第53-55页
        4.2.2 典型蓄热特性第55-57页
        4.2.3 传热功率第57-59页
        4.2.4 传热曲线第59-63页
        4.2.5 容量及能量密度第63-66页
    4.3 卧式蓄热池与立式蓄热池性能对比第66-68页
    4.4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5.1 结论第70-71页
    5.2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8-80页
附录第80-82页
致谢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全面质量管理和卓越绩效的质量管理因素分析
下一篇:斯特林发动机燃油喷嘴结焦特性与抑制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