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1.1 烟草青枯病与防治措施 | 第12-16页 |
1.1.1 青枯菌简介 | 第12页 |
1.1.2 青枯菌侵染循环 | 第12-13页 |
1.1.3 烟草青枯病的综合防治 | 第13-16页 |
1.1.3.1 化学防治 | 第13-14页 |
1.1.3.2 农业防治 | 第14-15页 |
1.1.3.3 生物防治 | 第15-16页 |
1.2 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病害 | 第16-20页 |
1.2.1 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真菌性、细菌性病害 | 第18-19页 |
1.2.2 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线虫病害 | 第19-20页 |
1.3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机制 | 第20-26页 |
1.3.1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自身素质,增强植物对病害的抵抗力及耐受性 | 第20-21页 |
1.3.2 丛枝菌根真菌的竞争作用 | 第21-22页 |
1.3.3 丛枝菌根真菌通过诱导植物抗病防御体系,增强植物抗病性 | 第22-26页 |
第2章 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 | 第26-30页 |
2.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26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第3章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烟草幼苗青枯病的影响 | 第30-38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0-32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30-31页 |
3.1.2 试验设计 | 第31页 |
3.1.3 样品分析测定 | 第31页 |
3.1.4 数据处理 | 第31-3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3.2.1 菌根侵染率 | 第32页 |
3.2.2 病情指数、发病率与防治效果的比较 | 第32-33页 |
3.2.3 植株生长状况 | 第33-34页 |
3.2.4 植株的氮、磷营养状况 | 第34-35页 |
3.2.5 烟株叶片内丙二醛(MDA)含量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 第35页 |
3.3 讨论 | 第35-36页 |
3.4 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烟草青枯病的影响 | 第38-46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38-40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38-39页 |
4.1.2 试验设计 | 第39页 |
4.1.3 样品分析测定 | 第39-40页 |
4.1.4 数据处理 | 第40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4.2.1 菌根侵染率及干重 | 第40-41页 |
4.2.2 植株氮营养状况 | 第41-42页 |
4.2.3 植株磷营养状况 | 第42页 |
4.2.4 植株钾营养状况 | 第42-43页 |
4.2.5 植株叶片内抗病相关酶活性与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 | 第43-44页 |
4.3 讨论 | 第44-45页 |
4.4 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青枯菌胁迫下植物根系间菌丝桥传递作用对邻近植物抗病性的影响 | 第46-54页 |
5.1 材料和方法 | 第46-48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46-47页 |
5.1.2 试验设计 | 第47-48页 |
5.1.3 样品分析测定 | 第48页 |
5.1.4 数据处理 | 第48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5.2.1 受体室菌根侵染率和菌丝室菌丝密度 | 第48-49页 |
5.2.2 植株生长状况 | 第49-50页 |
5.2.3 植株的氮、磷营养状况 | 第50页 |
5.2.4 植株叶片酶活性的变化 | 第50-51页 |
5.3 讨论 | 第51-52页 |
5.4 小结 | 第52-54页 |
第6章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烤烟抗病性及产质的影响 | 第54-68页 |
6.1 材料和方法 | 第54-56页 |
6.1.1 试验区概况 | 第54页 |
6.1.2 试验材料 | 第54-55页 |
6.1.3 试验方法 | 第55页 |
6.1.4 样品分析测定 | 第55-56页 |
6.1.5 数据处理 | 第56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56-64页 |
6.2.1 不同接种处理烟株不同生育时期根系侵染率的变化 | 第56页 |
6.2.2 不同接种处理烟株不同生育时期农艺性状的变化 | 第56-58页 |
6.2.3 不同接种处理烟株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第58-59页 |
6.2.4 旺长期不同接种处理烟株的光合参数 | 第59页 |
6.2.5 不同接种处理的烟株不同生育时期营养状况 | 第59-61页 |
6.2.6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烤烟中部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61-62页 |
6.2.7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烤烟中部叶化学成分协调性的影响 | 第62页 |
6.2.8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烟叶亩产量、亩产值及中上等烟比例的影响 | 第62-63页 |
6.2.9 不同接种处理的烟株不同生育时期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 第63页 |
6.2.10 不同接种处理的烟株各生育时期叶片内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 第63-64页 |
6.2.11 不同接种处理的烟株各生育时期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64页 |
6.3 讨论 | 第64-66页 |
6.4 小结 | 第66-6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2页 |
7.1 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68页 |
7.2 主要结论 | 第68-69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69-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个人简介 | 第84页 |